“我很幸福。”彭斌这样评价有了“胖虎”陪伴的自己。
拥有“胖虎”之前,彭斌最常用的是一根导盲杆。导盲杆是从童年时期就一直陪伴着他。1米多长,金属质感,彭斌用它探索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导盲杆有很大的缺陷,它探不到前方上空的情况。彭斌常因此受伤,或是下台阶踩空而扭伤,或是因高处的悬挂物而擦伤,还有看不到移动的行人被撞伤……
年轻时,撞到人或东西,彭斌会发脾气,怒气冲冲地找对方理论。“他看不到我吗?还撞我!”现在彭斌也会不开心,但他会用更理智的方式处理问题。“前几天我撞到了路上的一棵树”,彭斌的鼻梁和手臂上还有血痂,“树干长歪了,歪到人行道上,稍微不注意就撞上了。”事后,彭斌给市长热线12345打了电话,反映了这一问题。“这不怪它(“胖虎”),它停下来了,可是我没注意到。”
从大连返回昆明,彭斌做的第一件事,是带着“胖虎”熟悉路线。
彭斌将“胖虎”叫到身边,摸索着找到它,给它戴上导盲鞍。扶着导盲鞍的彭斌行走在“胖虎”的右侧,先是直走,然后左转,过马路后再走一条林荫小道。遇上十字路口,彭斌就仰着头听马路上的声音。红灯时,面前的声音比较大,绿灯时,身旁的声音比较大。“胖虎”则蹲坐在一遍,四处张望。前方若遇到障碍物,“胖虎”会大幅度地绕行,确保主人安全。
工作状态中的“胖虎”很认真,也很聪明,每条路走不到三次就记住了。彭斌会摸着它的脑袋,对它讲“好,好,做得不错”。如果距离上班时间还早,彭斌会带“胖虎”去一个花园里转一圈,让它跑一跑,撒个欢儿。他还专门买了一个球让“胖虎”玩,逗它开心。
每次带“胖虎”去学校,上课时,彭斌站在讲台上,“胖虎”就趴在教室的角落,静静地一动不动。下课了,盲哑学校那些有视觉、听觉障碍的孩子们抑制不住好奇心,把“胖虎”围住,大声讨论:“这有一只狗!它怎么来这的?我也想要一只……”
彭斌想找一个好机会,让大家关注到视力障碍群体。2016年年底,正值昆明举办上合国际马拉松比赛,彭斌报了名,准备带着导盲犬参赛。
比赛那天,也许是彭斌的热情带动了“胖虎”,一人一犬配合得十分默契,顺利完成了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若是彭斌能看见,他会很欣慰——这一路上,他和“胖虎”吸引来的回头率特别高。
“很期待云南的第二只导盲犬”
“导盲犬对盲人的作用真的大吗?”有人问彭斌。
虽然彭斌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述。很多数字他不能清晰地列举出来,他不知道在“胖虎”的帮助下,他躲开过多少障碍,加快了多少步伐,节省了多少时间。还有一点是常人难以领会的——“胖虎”带来的陪伴,令他觉得不再孤单。
彭斌很快便习惯了“胖虎”的存在。不知不觉,它已经陪伴了彭斌近半年的时间。
每天早上起床后就会听广播。穿戴完毕,戴上一副墨镜后,彭斌就开始给“胖虎”梳毛。它是个大个子,毛很硬,耳朵很软,上面有一个不平整的凹凸。他招呼“胖虎”的方式有很多,“嘿!胖虎”“小家伙”,有时还会将“胖”字的音节拖长再叫出“虎”字。无论哪种叫法,言语中都充满了宠爱之意。
彭斌常会跟“胖虎”聊天,这是训导员告诉彭斌的,与导盲犬沟通的方法之一。没事时,彭斌就会对着狗聊一聊近况,讲一讲外出以后要做什么事,告诉“胖虎”最近他心情不错。彭斌的妻子刘琴丽在旁边看着,她觉得,自从“胖虎”来了,家里的笑声都多了许多。
彭斌有时还会发现“胖虎”的小心思。每过两周左右,彭斌会带着“胖虎”去近华浦路上的一家宠物医院洗澡。但不知怎么回事,“胖虎”就是不愿去,每次路过近华浦路时,它总想带着彭斌兜圈子。虽是逃避,彭斌也觉得十分有趣。
朋友给彭斌打电话,相约一起聚餐。有人会关心彭斌,询问他出行是否方便,彭斌告诉对方不用担心,“我带着狗”。和盲人朋友们见面,彭斌也会带着“胖虎”,让大家感受一下被导盲犬带领的感觉。
出行时,彭斌会随身带几本证件,“视力残疾人证”、“导盲犬工作证”以及“昆明市动物免疫证”。有了这些,“胖虎”就可以畅通无阻。它很吸引路人的眼光,很多人想跟它亲热一下,套套近乎。每当这时,彭斌都很自豪。“它比我出名多了,走在路上,经常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呢。”
今年3月,玉溪的一位视障人士也报名申领导盲犬了。彭斌陪着训导员王鑫,与这位玉溪的朋友见了面,进行面对面的考核。彭斌很开心,他期待云南的第二只导盲犬,期待有人能和他一样体会到导盲犬带来的快乐。
然而,导盲犬的服役期只有5至8年,“胖虎”已经接近3岁,退役后,“胖虎”将离开彭斌。“为了防止两只导盲犬打架,退役的导盲犬只能离开”。彭斌说,他从未想过与“胖虎”的分离。虽然还有很长时间才会面对这个问题,但彭斌已经决定,要将“胖虎”留在昆明。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