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灌水、修梯田、建大棚,这是目前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到处可以看到的景象。凭借“天然温室”“热区宝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宾川县走上葡萄特色化、产业化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全县葡萄种植已超过20万亩。
种植面积快速扩张,部分种植户一味追求面积、产量,不注重打好品牌,造成葡萄园土壤酸化、盐渍化和板结,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对于农民而言,农产品既要种好,也要能卖出去,只有完成了产销结合,才能真正增收。
“从需求端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让优品卖出好价钱,让种植者得到行业尊严” 这是举办中国种植匠创新大赛的出发点之一。目前,什么样的种植者才能率先实践并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有哪些源于生产一线的创新技术和新产品,能快人一步推动行业进步?
为助力宾川葡萄业的健康发展,3月18日,“中国葡萄产业种销联盟云南峰会暨中国种植匠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宾川县举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芭田股份”)总农艺师段继贤,原浙江省植保站站长吕劳富等专家,以及宾川当地的经销商葡萄种植户,共计1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众多行业精英与参会者分析当前国家农业政策,授以病虫害防治技巧、科学施肥理念,剖析成为优秀种销大户的秘诀。
专注用技术引领行业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提到,推广水肥一体化目前已获得广泛共识,关键是如何推广。高祥照认为,发展水肥一体化,可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做成移动灌水设施,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
高祥照强调,只有通过改良修复土壤,才能使作物的品质有质的提高。目前,改良土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实施耕地培肥措施。他建议,种植户可通过通过对土、水、肥三个资源的优化配置 , 综合开发利用 , 实现农用土壤肥力的精培,水、肥调控的精准 , 从而提升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使农业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佳效果 ,增强耕地持续高产稳产能力的项目。
土壤,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肥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关键点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肥料利用率,这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要求。
段继贤表示,匠心独运为农制造精品肥料,并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服务提升和营销转型,将“缺啥,补啥,吃好不浪费,吃好人健康”科学施肥理念传播至大江南北,才能走出一条绿色肥料助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赢得市场及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创新让创造提升价值
“大家都在说农产品卖不出去,供大于求。实质上是我国农产品是多了但不是绝对多,而是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还远远不够,我们花这么多钱去买外国农产品,就是因为人家的比我们的质量过硬。” 段继贤直言,必须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潜力大的、绿色的优质农产品,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用心种出好品质、不断在生产中创新技术、改良品种的种植能手,无疑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源头保证。高手在民间,让种植匠精神具体化和延伸落地,传递真知灼见,推动行业点滴进步,提高中国种植技术水平。
据悉,中国种植匠创新大赛组委会将围绕细分行业发掘各领域的种植匠,宣传农业工匠精神。同时通过城市消费者参与农产品种植的休闲农业体验,在基地向种植匠拜师学习种植技能成为小小种植匠,实现“种好、卖好、生活好”。本次大赛由南方农村报社、芭田股份、农财网共同举办。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会议期间,收购商代表、经销商代表、零售店代表、葡萄种植户代表等共70余人,在芭田股份灌溉系产品技术研发带头人林育忠的引领下庄严宣誓。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