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3-20 15:57:5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午气温回升,春雪开始消融,山里浓雾散尽。4岁的王福琪被妈妈刘翔粗糙的大手牵着,走半个小时山路赶往幼儿园。
    幼儿园老师王晓飞早早地生好了火炉,站在门口等着。记者日前来到甘肃省静宁县发现,王晓飞是静宁县余湾乡胡同村幼儿园唯一的老师,王福琪是这所幼儿园里唯一的孩子。
    下课铃响了,同在一个校园里上小学三年级的姐姐王钰娟跑过来,陪着弟弟玩滑梯。
    据学校老师介绍,胡同村被大山夹成一条窄窄的“胡同”,中心地带向阳处就是胡同小学。2016年,教育部门在胡同小学辟出一间教室,买了玩具教具,建起了胡同村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家在静宁县雷大镇的王晓飞大专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后,报名当了巡回支教老师,被派到了胡同村幼儿园工作。
    村里有了幼儿园,还是“免费”的,这个消息迅速传开了。去年秋天,胡同村的4个适龄孩子走进了幼儿园。一学期后,王福琪学会了唱歌跳舞、讲故事、摆积木,这让刘翔欣慰不已。
    今春,刘翔早早地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可她发现开学后幼儿园只剩下王福琪一个孩子。原来,另外几个孩子的家距离相邻的阴屲村幼儿园更近,为了接送方便,他们被转园到了那里。
    “剩下一个孩子,谁会把幼儿园一直办下去呢?”刘翔想。
    王福琪的爷爷奶奶卧病在床,需要照料,看病一年要花几万元,爸爸在外面跑运输,顾不上家。刘翔一个人操持着家里的十几亩果园,负担沉重。如果胡同村幼儿园撤了,要么走一个小时山路,把王福琪送到阴屲村幼儿园去,要么就得让他在家待着。
    开学几天了,刘翔发现,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幼儿园还是一如既往地运转着。余湾乡教委主任屈喜强打消了她的顾虑:“只要村子里有孩子要入园,哪怕是一个,这个幼儿园就会一直办下去。”
    余湾乡乡长靳龙说,胡同村是当地贫困村,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产业起步晚,这里人均年收入刚过3000元。县上在村里建幼儿园,就是为了让村里的孩子能就近入园,减轻村民负担,让贫困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学前教育。
    “不光是胡同村,静宁县所有贫困村,每个村都有这样一所幼儿园。”静宁县教育局副局长孙辉说,按照甘肃省的政策,农村幼儿园一学期保教费不高于500元的全部减免,在农村地区,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多一学期也只花几十块钱。
    记者连日来沿着甘肃中部贫困县静宁、会宁的乡镇一路走访,发现近几年来,通过独立建园、改建空置校舍等方式,一所所规模不一、标准却一致的幼儿园出现在偏僻贫困的乡村。送孩子上幼儿园对当地农民来说不再是难事,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民生喜事。
    据甘肃省教育厅介绍,经过6年努力,目前甘肃省的所有乡镇、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行政村、革命老区和藏区有需求的行政村,已全部建起了幼儿园。
    统计显示,2011年以来,甘肃省幼儿园从2407所增加到6441所,在园幼儿从50.5万人增加到89.2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在农村,全省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甘肃省财政投入学前教育从2011年的50万元增加到21亿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