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3-16 17:29:1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粮食总产量和牲畜存栏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当前,随着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浪潮来袭,内蒙古正在抓紧完成向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转变。      
        正值春耕时节,在素有“塞外粮仓”之称的巴彦淖尔市,田间地头已有了农民忙碌的身影。家住五原县的杜国庆驾驶着拖拉机徐徐前行,将一粒粒麦种通过播种机撒入土壤。今年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结合区域种植优势,主动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农业合作社与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签署种植订单,重点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打造万亩有机绿色小麦种植区。
         
        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杜国庆说:“绿色是农产品的本色,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饱’的同时,更追求‘吃得好’。我们种植的优质富硒、有机小麦已经逐渐成了当地的一张绿色名片。”
         
        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表示,2016年内蒙古主要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3659万亩,同比增加了21.9%,化肥用量增幅较常年减少7.5个百分点,化肥利用率达到31%,农业生产发展正由资源消耗型向重质绿色型转变。
         
        在绿色发展的同时,内蒙古农业提质增效更多体现在抗灾能力和农牧民增收上。2016年,内蒙古农牧业遭受了局部严重旱灾,但仍然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总产达556.04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550亿斤以上。畜牧业实现“十二连稳”,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连续12年超过1亿头只。内蒙古“北疆粮仓”和“草原牧场”的双重地位也更加稳固。
         
        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是关键。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困扰奶牛养殖户的重大难题。伊利集团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资金扶持,带动农牧民增收。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奶款近1400亿元,带动50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颇为感慨地说:“企业需与农牧民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只有做到利益分享,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据悉,截至2016年末,内蒙古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05家,已构建起订单合同、股份合作、价格保护、服务协作、流转聘用5种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模式,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牧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内蒙古绿色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