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3-13 18:20:1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打击假冒伪劣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对于近期热议的“像抓酒驾一样打假”,张茅表示赞同此观点,并提出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建立企业信用系统是让假货不断逐渐减少的方法。

      提起假冒伪劣商品,每个人都恨得牙痒痒,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也力挺马云提出的“像抓酒驾一样打假”的观点,并提出将加大惩戒力度,实现“天下少假”的目标。

      如今假冒伪劣商品已经渗透到国人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冒伪劣商品已经成了人们深恶痛绝的一大社会公害。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社会诚信体系缺失,但现行法律法规对假冒伪劣生产、销售的惩罚缺少应有的力度,客观上也助长了无良商家的嚣张气焰。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93年公布的《产品质量法》,二十多年过去了,其罚款额度仍停留在5万元标准。试想,这么小的惩治力度,对于那些利润动辄高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不法商家来说,岂不是牛身上拔一根毛?

      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已成了国人无法回避的现实。以阿里巴巴为例,根据中国新闻网近日报道,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目前《刑法》中规定的对制假售假行为的起刑点(5万元)的线索。而这背后是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但是,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1%;在这33起案件涉及的47人中,判缓期执行的有37人,也就是说,10亿元仅仅换来了10名制售假者入狱。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成本,远远低于企业打假付出的成本!制假售假者受不到应有的惩罚,导致假货毒瘤越长越大,难怪马云希望“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了。

      “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首先需要从立法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修改《刑法》《产品质量法》中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于制假售假者的惩治力度,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早已远远超对酒驾的处罚。以美国为例,制假售假初犯者将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重犯者将面临20年以上监禁和500万美元的罚款,对于公司的处罚甚至会高达1500万美元。在法国,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会被判2年监禁,罚款100万法郎。

      “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由“天下有假”,到“天下少假”,再到“天下无假”, 除了实了要重典治乱外,还需要工商、公安、税务等多职能部门一起发力,形成合力,重构社会信用系统,建立起企业自律、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系统,从而让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犯罪分子无处藏身。


    关键词:全国两会地方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