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的会场内外,广东代表委员热议:学前教育该不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年限要不要从九年延伸到十二年?近日,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原校长贺优琳、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范冬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顾也力等做客“南方网红访谈室”,热议“学前教育”。
贺优琳 建议义务教育延伸到学前
今年是贺优琳第六次提交议案建议,关注学前教育发展问题。他带来的议案,建议修定《义务教育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延伸至十二年义务教育。同时,建议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至少80%公办幼儿园要以政府为主体,且教师有编制,享受公办小学待遇,来保障学前教育实现均衡优质发展。
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建校舍、招老师的经费从哪来?贺优琳说,1986年国家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开始在全国实行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现在GDP总量已达74.4万亿元,相信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范冬萍 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我认为为时尚早。”曾多次到国外访学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范冬萍直言,从全世界的教育格局来看,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国家屈指可数。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确实有延长的趋势,但一般是向高年级阶段教育延长,不是向学前教育延伸。
“义务教育有两个突出特点,即免费和强制性。”范冬萍说,假如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那么学龄前儿童享受了免费教育,也会受到强制入学的约束。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一定适合强制性的免费义务教育,这样一来儿童和家长也就没了受教育选择权。
范冬萍说,现在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资等软件水平。当然,学前教育很重要,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政府要考虑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分配,提高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
顾也力 九年义务教育还不够优质均衡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顾也力表示,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超越了目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将大幅增加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支出,而从现在的教育发展水平来看,九年义务教育还不够优质均衡,还需要持续投入、不断提升。
“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够大了,我不赞同。”顾也力呼吁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或将加重学龄前儿童的学业负担。学前教育应该是非强制性的,才能让孩子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地成长,更好地发现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顾也力认为,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短板”,办学设施、师资储备均无法一时满足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要求。因此,建议政府多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多建设公办幼儿园、多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记者手记
如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会迎刃而解吗?
不妨回顾一下广东义务教育发展的历程:1986年《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出台。通过10年的努力,广东通过了国家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验收,再通过20年的努力,才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这是一场打了30年的“攻坚战”。广东虽是经济大省,但也存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象。
作为教育体系“短板”的学前教育,已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截至2016年底,广东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10166所,占比58.80%。今年1月出台的广东教育“十三五”规划明确,全省将强化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到2020年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80%以上,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笔者认为,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是一个时间问题,也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像广东九年义务教育的“攻坚战”一样,不断地优质均衡发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