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3-11 23:20:1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取消‘以药补医’这个机制,是我们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今年最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贺胜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说。

      中国的“药品加成”政策始自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以药补医”逐步演化成为一种逐利机制,损害了民众利益,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7年中国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王贺胜说,这意味着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王贺胜坦言,“改变以前的运行机制,还是很难的。因为它既涉及了深刻的利益调整,改的是体制机制,又涉及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2009年中国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一直把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每年降低药品费用。王贺胜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预计将再次为民众节省药品费用600亿至700亿元人民币。

      怎么实现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王贺胜说重点是要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

      一是腾空间,即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水分,开展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控制费用的内生动力。

      二是调结构,就是把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腾出的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把检查检验的价格降下去,把服务的价格提上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三是保衔接,就是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政策要同步跟进、无缝对接,确保民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