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3-08 10:30:4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3月4日,北京地铁上,一男子辱骂两名 “扫码创业”女子,并抢夺手机推人下车的视频引发大量网民热议 。有乘客反映,在上海地铁车厢内、站台上,这种“扫码”现象也时有发生。上海地铁方面则呼吁,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勿轻信陌生人的宣传,谨慎扫码。     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二维码由于技术几乎零门槛,商家常利用“扫码”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微店等。不法分子则将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植入其中,消费者扫码被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据早先报道,所谓的地铁扫码“创业者”则通过“扫一个、赚一个 ”的甚至月入过万。这条“黑色产业链”到底谁来管?
        “其实‘扫码求关注’和‘散发小广告’类似,都违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上海地铁行政执法大队三中队连德铭表示,扫码这种商业推广本质上和散发宣传品同属一类,“求扫码”本身就是一种骚扰。连德铭建议,“乘客如发现可疑情况,既可以联系执法大队,也可以找轨交公安,站内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提供帮助。”
        连德铭以地铁3、4、7号线为例向记者介绍,三中队分为4组,或乘坐轨交或站台巡逻来发现类似扫码行为。他表示,“求扫码”和“小广告”不同,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2016年夏天,一天可以抓到十几个,而天一冷就明显少了。”原来由于天气炎热,不少本在“地面拦截”、“路边设摊”的人员“转移战线”来到地铁。针对此类情况,去年8月上海地铁就曾联合轨交公安开展过多次专项行动。
        但是,“求扫码”这种行为缘何还时有发生?“教育劝离是主要采用的手段,”连德铭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更加有力的处罚方式,造成了执法难度较大。”
        那么,面对屡禁不止的“求扫”、“求关注”市民该怎么办呢?
        上海地铁呼吁,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勿轻信陌生人的宣传,谨慎扫码。“你不扫,他不扫,没了市场,扫码自然就扫不下去了。”同时也建议,切勿因“同情创业”轻信不了解的二维码,“创业不易,安全更重”。若在地铁内发现让他人扫码者,也欢迎乘客网友向地铁内工作人员提供线索,或者拨打电话021-64370000。

    关键词:上海地铁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