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2-23 22:19:1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月22日,记者从山东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获悉,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山东人二孩生育意愿高涨,去年全省出生二孩112万人,位居全国前列。不过,百万二孩带来的不仅是新生命降临的喜悦,生育高峰引发的妇幼医疗资源供应紧张,高龄产妇增多带来的出生缺陷,以及人为选择性别导致性别比失衡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随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再生育婴儿性别比偏高问题初露端倪。正常情况下,无论民族和人种,人类的出生性别比一般在105左右,即出生100个女孩,相对的会出生105个左右的男孩。去年,我省一孩的出生性别比为103.6,正是男女出生性别的正常反映。

      但值得关注的是,二孩和多孩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去年,我省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10.9,多孩则高达201.2,说明人为选择胎儿性别在生育二孩、多孩中仍十分突出。按去年全省112.6的出生性别比测算,去年,全省出生男孩比女孩多出10.49万,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新出生男孩将比女孩多出48万左右。

      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地方出现的光棍村、娶妻难等问题正是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折射。

      据介绍,今年,我省将把二孩、多孩作为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的重点,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完成国家下达的性别比下降任务。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