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2-05 23:54:4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记者从省卫计委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在我省仍然较为突出,打基础、强基层是全面推进医改、建设健康广东的关键环节。      
        因此,2016年广东集中力量办的民生实事中,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基层医疗成为关键词:资金、人才、设施配备……多管齐下,立下切切实实的措施和目标,全力强基层。
         
         阳春市陂面镇卫生院,医生在给儿童打疫苗。伍志雄 摄
         
        办好这些民生实事的背后,是广东真金白银的投入: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一项,除中央补助经费8亿余元,省本级财政补助经费达12亿余元,市、县配套补助经费近33亿元,全省补助资金到位超53亿元。
         
        此外,县级人民医院关键医疗设备配置经费44900万元;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补助经费3400万元;4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补助专项经费9200万元;预防接种冷藏车配置补助专项经费995万元;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省级补助资金继3月份下发1亿元后,7月再下发省级补助资金1亿元。
         
        民生所系,责任所在。2016年3月底,上述绝大部分项目建设资金都已下发。培训、指导、督导、检查……一年来,广东医疗卫生民生实事办理马不停蹄。
         
        随着各项目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基层医务人员与当地老百姓也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环境改善了,设备齐全了,能开展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增多了,还经常有市里乃至省城的专家前来开诊指导;医生医疗水平提升了,补助经费多了,能留住的病人也多了,收入也更有保障;老百姓医保报销额度增加了,看病不仅少花钱,医疗质量也更有保障。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目前县级医院尤其是基层乡镇卫生院,仍然普遍面临着服务能力欠缺、人才匮乏的困境。“房子建好了,设备到位了,但是没人来”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最为头痛的问题。基层卫生能力提升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仍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和加大投入。
         
        记者从省卫计委了解到,未来3年广东强基层医疗又有大手笔:广东各级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投向粤东西北地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基层服务模式。到2019年,广东将力争全面完成强基层任务,推动基层卫生能力实现根本性提升。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难以吸引、留住人才的问题,广东2017年也接连打出“实招”: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年50元;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将村卫生站医生补助提高到每村每年2万元;还设立全科医生特设岗,每年给予6万元补助。
         
        此外,广东还将继续下大力气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为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生、培训产科医师及助产士、转岗培训儿科医生等基层急需人才。
         
        民生档案
         
        2016年,广东集中力量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中,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聚焦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改善,提出了7项具体的小目标:在补助标准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4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以上。在人才培养上,对300个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特设岗位每岗每年补助不低于10万元;对4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给予补助。在设施建设上,启动对62个县级人民医院关键医疗设备配置补助项目;对14个城市和20个人口大县(市、区)给予34辆预防接种冷藏车配置补助;完成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年度目标任务。
         
        据省政府办公厅日前通报,2016年,我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已提高到年人均420元以上。全省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均达45元以上,全省平均人均补助经费达49.6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启动对62个县级人民医院关键医疗设备配置补助项目,76种关键医疗设备整体配置率均达到30%以上;已设置300个特设岗位,按每岗每年不低于10万元进行补助;对4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给予补助9200万元,2016年完成招生5298人,招生率达104%。为经济欠发达地市和70万人口以上的人口大县(市、区)配置43辆冷藏车,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省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新开工215家,开工率100%;完工182家,完工率84.7%,完成年度任务。
         
        A
         
        “小病不出镇”基本实现
         
        2016年年初,阳春市陂面镇潭潦村81岁的阿婆陈英不小心被鸡抓伤,当时她没在意,没想到成了破伤风。几天后她全身抽搐,喉头水肿,不能说话。幸亏镇医院派车来送急诊,在镇卫生院住了三个月后,终于痊愈了。由于她是低保对象,所以三万多元的医药费全都报销了。“要是在以前,我怎么敢上医院?医保救了我的命啊!”
         
        陂面镇卫生院院长谢汝亮告诉记者,在农村,以前是“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现在一般疾病,农民基本只要掏三五百元就可以出院。他带记者来到正在卫生院住院的莫益通老人床前介绍道,老人得的是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这种病在冬天很常见。老人现在恢复很好,报销比例可达九成,如果是低保、五保则可全额报销。
         
        “这就是在家门口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他介绍,省里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后,卫生院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硬件、环境、信息化都上了一个台阶。原来卫生院只有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老三样”,现在有彩超、救护车、X光机。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镇。
         
        阳春市卫计局副局长赖均雄认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的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现在全市群众参保率接近百分百。如在门诊方面,过去每人每年只有一二十元,用完即止。现在开始医保统筹,在基层门诊不限次数、不限金额,报销比例达一半。由于医保中有一部分费用是用于购买商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可以确保三十万元以内的大病报销,不至于让群众因病致贫,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幸福指数都有很大提高。
         
        B
         
        人才匮乏仍是基层瓶颈
         
        记者采访发现,基层卫生院的普遍困难是人才的缺乏。阳春市卫计局党组书记梁本诚说,他前些天去广西中医药大学招聘,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摆个摊一天都没几个人问。同样碰壁的是高州市卫计局局长杨文,他日前去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招聘,结果招了12人,只有3人到岗。他告诉记者,现在高州基层卫生人员缺编达1000多人。
         
        赖均雄感叹说,现在基层最困难的就是缺人——房子建好了,设备到位了,但是人没来。现在全阳春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是1700人,在编在岗的只有800多人,只好招三四百名临时工。特别在边远山区,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高州大井镇卫生院院长朱武东介绍,现在基层卫生院医生少,全科医生更少,大井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只有一个。由于搞公共卫生服务必须要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也要全科医生带队,而培养一个全科医生最少要三年,周期太长了,许多时候只能用内科医生顶。他说,医学院毕业的全科毕业生都去珠三角了,招来的毕业生一拿到医师证也要跑。没有办法,基层院只能对自己的医生进行转科培训,问题在于下面人员本来就少,抽不开。
         
        在人才极端缺乏的情况下,一些基层卫生院呼吁给基层更多自主权。梁本诚说,在医改之后,由于强调基层医疗人员的基本保障,原来由医院统筹的奖励资金没有了,一些地方出现吃大锅饭的倾向,严重打击了人才的积极性,医生流失率有加大的趋势。他认为,基层更适合多用大专人才,不能片面强调非本科不可,因为本科流失率更高,他建议国家为基层院培养更多的专科生救急。

    关键词:广东基层医疗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