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1-19 23:39:1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之中。但是,由于并没有细化法律责任,也没有附加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一规定一直面临落地难的尴尬。(1月17日《法制日报》)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孝敬父母还有时间,甚至下意识地感到自己忙于生计压力大,尽孝不在一时一刻,也不在乎方式方法,还有机会,但久而久之,父母的感情需要和精神养老被漠视,甚至许多人最终却留下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感恩和孝顺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其实,孩子走上社会,父母对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能回家父母就很开心了。所以,对于一个思乡心切的人来讲,经济条件和收入水平、存款多少之类的因素,本不应成为阻止回家的羁绊。虽然说,现代社会是匆忙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以各种忙碌的理由冷落父母之外,真的连“回家看看”的时间都没有了吗?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子女“常回家看看”出现了两种声音,反对者说,将不具操作性的道德义务入法,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而赞成者则认为,伦理道德的要求无关法律效力,也无损法律的权威性,更多的体现了法律的指引、教育作用。
    其实,对于大多数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而言,生活上的压力、经济上的负担等现实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时间却往往是捉襟见肘的。有调查显示,七成民众表示“工作忙没时间”难以做到“常回家看看”,这与带薪休假的落实率还不足一半也正相呼应。可见,要真正解决子女不常回家看看的问题,还得在保障人们的带薪休假、法定节假日以及探亲假等正常的休假权上狠下工夫。


    关键词:北京晨报制度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