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1-17 14:52:4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16日晚,山西祁县天寒地冻,“晋剧皇后”王爱爱携一众戏剧名家关注、支持国家级非遗“祁太秧歌”,并以76岁高龄登台献唱,呼吁传承非遗从娃娃抓起。
    据介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太秧歌广泛流传于山西晋中祁县、太谷,吕梁交城、孝义等地。由祁县、太谷一带的民歌小调演变而成,和当地民众生活联系紧密。
    当天,经过一个多月的角逐,来自山西晋中祁县和周边市县的选手过关斩将,最终有18位选手进入终极考验。在“靖烨杯”山西省第二届祁太秧歌大赛决赛现场,18位选手使出看家本领,向来自四乡八村的父老献艺。灯光璀璨的舞台上,清唱组演员一板一眼、诙谐幽默;彩唱组演员行头齐全、一丝不苟。作为一项流传数百年的地方小戏,当天的比赛不仅有《算账》《偷南瓜》《送樱桃》等经典曲目,还有诸如《秧歌情》《领证路上》等新编曲目。
    “晋剧皇后”王爱爱关注非遗传承。 李新锁 摄
    “晋剧皇后”王爱爱关注非遗传承。 李新锁 摄
    舞台下方,闻讯而来的大小戏迷自发聚拢、翘首观望。随着舞台剧情的推进,台下观众或轻声附和,或击节赞赏。当地一位戏迷表示,以往祁太秧歌演出频繁,周边县市居民喜闻乐见,但近些年来演出萎缩。如果不是举办“祁太秧歌大赛”,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一次过足戏瘾。
    实际上,类似的困境并非“祁太秧歌”独有。在山西各地,大批经历传承之痛的民间非遗项目正在谋求新生。在山西祁县,当地官方通过连续举办“祁太秧歌大赛”扩大非遗影响,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鼓励传承创新。
    对此,山西省戏剧研究会秘书长田永国认为,“祁太秧歌”题材来自民众生活,反映民众喜怒哀乐,在当地和周边极具生命力。借助大赛这种形式,近年涌现出一批青年后辈人才,让人看到传承希望。与此同时,传统艺术也要推陈出新。
    不仅如此,作为晋剧名家,素有“晋剧皇后”之称的王爱爱也在持续关注这一地方剧种。当天,76岁的王爱爱登台献唱“祁太秧歌”选段,惊艳全场。表演之余,王爱爱呼吁传承非遗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和非遗项目的感情。
    此间,祁县方面表示,当地正在推进“祁太秧歌进校园”,以期从小加强孩子对地域文化的认知、理解,进而产生亲近和喜爱。
    据介绍,当天共有11名清唱组选手和11名彩唱组选手角逐“梨花金奖”,最终宋志强和张晓霞分获清唱组、彩唱组梨花金奖。与此同时,为鼓励创新、传承,当地还颁发了“新秀奖”“传承奖”“新编剧本创作奖”等。
    关键词:晋剧秧歌山西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