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7-01-11 12:22:2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无人机航拍测绘发掘遗址、考古现场环境参数采集、出土文物光学显微分析……这些过去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完成的科技工作,现在一台“文物保护航母”就能轻松“搞定”。

        日前召开的湖南考古汇报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展示了这一考古界新开发的“高科技”。湖南“文物保护航母”服役半年来,立下“赫赫战功”,帮助考古专家们完成了诸多考古发掘工作,形成了很强的“战斗力”。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研究员介绍,这台“文物保护航母”是中国正式下线的第一台针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保护的可移动实验平台。它是一辆厢式货车,长约8.4米,高约2.5米,总质量达21吨,集成了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分析检测技术以及精密测绘技术等,形成具有文物现场快速测绘、环境监测、文物本体材质和病害状况评估、文物应急抢救及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文物现场保护技术实验室。

        “文物保护航母”的首次亮相是在湖南澧县清代余家牌坊保护现场。考古人员在现场利用“航母”强大的整合功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利用无人航拍飞机获取余家牌坊周围的高清地貌图像;利用环境参数采集系统对环境的温湿度、风速风向、气体含量实时分析;还利用激光清洗机对余家牌坊表面黑色污染物进行了初步清理;获得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保护方案。

        考古专家表示,这艘“航母”将为湖南乃至中南部地区的考古发掘现场与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