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12-08 14:01:4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11月以来,河北省大部分城市已经历了三次重污染天气过程。

      在上周末,10个污染重点城市的六千万居民再度遭受袭击。以石家庄为例,该市从12月3日下午2时至12月5日凌晨2时,AQI(空气质量指数)连续爆表36个小时。

      而本周末,据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河北省大气办”)消息,该省中南部地区在10日-11日还将出现一次重污染过程。

      这使河北省开展多项行动针对治理污染。首先,印发《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实施方案(2016-2017年)》,要求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工业企业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实施错峰生产;其次,河北两次下发“调度令”,对省市县负有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政府部门落实环境保护职责进行调度等等。

      特别是被环保部点名的石家庄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利剑斩污”行动,以超常措施治霾,在11月17日至12月31日的45天时间里,力争完成PM2.5年均浓度下降10%的目标,确保年底前不出现AQI日均数值500以上的“爆表”天气。

      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在12月6日指出,应急响应只是短期效应,最重要的还是建立长效解决机制,回到治霾的法治轨道。

      重压之下的行动

      在环保部每月公布的空气质量最差10座城市名单里,河北的城市长期占据6到8个席位。该省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据气象部门预测,该省中南部地区今年冬天将出现4至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南部地区的城市,正是空气质量“最差十城”的“常客”。

      重压之下,河北省政府及各市政府纷纷拿出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

      首先,河北省11月两次下发抗洪抢险等特殊时期才使用的“调度令”,对各地负有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政府部门落实环境保护职责进行调度。

      据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海波分析,这是很严厉的措施。“调度令就跟约谈一样,哪里没有完成任务就要求它重视;哪里显示执行有困难,河北省大气办就能经省政府授权后统一进行调度。”他在12月6日说。

      其次,在各个城市的治理措施中,比如作为污染传输通道重点城市的廊坊,提出10项措施防治大气污染,要求即日起至12月31日,全市所有水泥(保障居民供暖除外)、铸造行业全部实行错峰停产,4家钢铁企业全部停产检修。

      邢台则要求,除承担居民供暖的邢台金隅咏宁水泥公司保留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外,其余10家水泥生产企业的1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一律错峰停产,停止熟料煅烧。

      但没有一个城市的措施有石家庄严厉。因雾霾应急不力,成为今年10月以来京津冀区域内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并于11月13日被环保部点名的石家庄,开展了力度空前的治霾行动——大气污染防治“利剑斩污”行动。

      该行动要求,除承担居民供暖和保民生等重点任务的生产线外,全市所有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行业全部停产,据统计停产企业已有1500多家,甚至高速、地铁等项目都停工了。主城区实行全天单双号限行,限行期间城市公交车免费乘坐等等。

      但这些措施对该市居民来说,造成了一定生活上的不便。“单双号限行出门还挺不方便,公交免费乘坐但挤不上车,不过道路拥堵缓解多了。”石家庄市民李女士在12月6日表示。

      这期间,该市教育局还制造了一出“停课风波”。据李女士提供给记者的学校通知,11月30日接近23点的时候,学校通知家长,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市应急办《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Ⅰ级)应急响应的紧急通知》要求,市政府决定自12月1日8时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Ⅰ级)应急响应,中小学校、幼儿园(含民办)停课。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