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满成出生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葛田村三组一个瑶族农民家庭。年近五旬的义满成曾经是个“穷光蛋”,现在却成了湖南省100名最美扶贫人物——在今年10月17日召开的湖南扶贫日宣传活动暨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授牌颁证仪式上,副省长戴道晋亲自把“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的匾牌授予他。
熟悉义满成的人都说:“义满成是个有情有义瑶汉子,‘最美扶贫人物’名副其实。”
逆境中“无畏”
1973年,义满成才四岁,母亲就去逝了。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才把他拉扯大。
由于家里贫穷,义满成15岁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了。父亲看他年纪轻丶个子小,不让他做重体力活。可他天不怕、地不怕,上山砍柴,下地犁耙,扯秧锄草,挑粪扮禾,样样都学,样样都做。连续两年的苦学苦做,大小农活便全能干了。
“树小经不起风吹。”年幼的义满成突然发高烧,胸部剧烈疼痛。到县人民医院一检查,确诊为急性胸膜炎。父亲立刻筹钱,让义满成住院治疗。
义满成的病情刚稳定,他的父亲从楼上摔下跌断手,小哥因家庭贫穷遭女方退婚……
面对困境,义满成迎难而上。病还没好,他就拖着沉重的双腿做起了无本生意一一每天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挨家挨户一斤一两的收购破铜烂铁,旧书旧报纸,再转手卖出去。从中赚点小钱。一个多月赚180多元。
不久,义满成改行,跟着哥哥将江永的生姜、香芋运到江华卖。 后来在江华县城自已开店,一干就是6年。
1994年,广西八步有个老板见义满成人老实,讲信用,吃得苦,委托他收购花生。每天收入可达20多元。之后,义满成又先后替广西全州、广东番禺的老板在本县及附近周边县收购花生。他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了。
创业中“敢闯”
艰难的磨炼,打工的经历,让义满成在平凡中树立了超越的坚强意志。
1999年,义满成凭借替人收购花生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资金,投入5万元,租赁原县副食品厂的两间老房子,开始他的花生加工创业旅途。他一边跑货源,一边跑销路,吃住在车间,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忙的像陀螺似的转,人也瘦了十多斤。
2004年,羽翼渐丰的义满成,在县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下,购置了原江永糖厂闲置的5亩地皮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当时,很多人笑他是天底下第一号傻瓜,还有人和他打赌料定他会失败。在外界巨大的打击和资金压力下,他决心孤注一掷拼了身家性命也要大胆一搏。他多次从外地请来专家实地察看,研究多套花生炒制的方子。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创造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奇迹!
2014年,义满成又在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在利田绿色工业园购置30亩土地,建设新厂房,购置现代化设备,实现全自动化的花生加工。如今他的“义华花生”已卖到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香港等地。
成就中“助人”
走出贫困的义满成决心尽力扶贫。自2004年以来,义满成不仅为“光彩暖阳工程”“温暖工程”、慈喜机构和精准扶贫青年助学金等捐款累计5万余元。而且时时事事把扶贫挂在心上。工厂用工向贫困户倾斜。厂里28名工人,其中23人来自农村贫困子女。农村贫困户缺资金买化肥,他大车大车的买好送到家。
2016年,义满成采取“公司 +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花生种植扶贫项目,先后在潇浦、上江圩、松柏、夏层铺、铜山岭农场等乡镇场建立了1.8万亩优质花生种植基地,覆盖全县地域及农业人口60%以上,让“小花生”形成了大产业。凡属于基地的农户,他都为他们提供种子、肥料和每家200元的支助金。种植的花生每斤以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收购。从而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
松柏瑶族乡水美棠村的贫困户何运女,属于两女户,两个女儿远嫁他乡。丈夫因患肾结石等多种疾病,不能干重活。在义满成的支助下,她家种植了12亩优质花生,光这一项一年纯收入两万多元。
扶贫,身为县政协委员的义满成交了一份令人敬佩的答卷。他说:“实现全民小康,不能漏掉一个人。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尽自已一份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