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11-21 22:43:1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记者近日在国网四川电力了解到,经过八年定点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国网四川电力摸索出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三位一体”模式加“五步走”工作法。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模式对于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具有借鉴意义。

      八年定点扶贫马边

      据国网四川电力相关人士介绍,马边彝族自治县所处的大小凉山彝区有35.6万贫困人口,尽管总量不大,难度却极大。2008年12月,马边县春林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拉开了定点扶贫马边的序幕。国网四川电力首先发挥自身优势,为当地解决好“用电难”问题。之后短短几年,马边县境内形成了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干的坚强电网。到2015年,国网四川电力累计投入马边县电网建设6.35亿元,彻底解决马边县1681户无电户用电及153个村电能质量问题。此外,通过实施“一户一表”,推广智能电表安装,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电价从每度0.85元降到每度0.457元。

      2010年,按照四川省委“挂包帮”(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部署,国网四川电力开始对口帮扶高石头村。和许多对口帮扶方式一样,最初也采取逢年过节慰问、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不定期将生产生活用品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但实践证明这种资助方式治标不治本。同时还采取了“公司+农户”的分散养殖模式,但是农户的养殖更多是依靠自主管理,缺乏指导和培训。

      2014年,中央详细规划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经过充分调研和思考,国网四川电力从2015年开始调整扶贫思路,针对前期扶贫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从改变村民的意识入手,确定了以“五个精准”为主要内容的“造血式”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具体内容是: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包括帮扶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家庭成员构成;精准摸清致贫原因,分析找准每一户致贫的共性和个性因素;精准实施帮扶措施,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了“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爱心扶贫”不同组合的差异化帮扶措施;精准落地考评机制,引入国家电网公司的劳动竞赛和项目里程碑管控经验,激发村民的脱贫内生动力,推动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地;精准达到扶贫目标,不仅要在2016年实现高石头村全面脱贫,更要着力将扶贫村建设成现代文明彝族新村。

      “五步走” 工作法推出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五个精准”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国网四川电力创新推出“五步走”工作法,确保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第一步,建档案,确定措施。在扶贫一线增设扶贫工作办公室,多次会同高石头村、柏香村、珍珠桥村村组干部对118户贫困对象逐户进行再识别,不断完善贫困户基础档案,结合村民需求和愿望调整落实新一年精准扶贫规划,明确受益对象、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等,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步,抓培训,增强技能。建立“扶贫帮扶培训专家库”,分享公司培训资源。27名当地青年参加电工培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后从事电工辅助工作。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前往帮扶村开办了三期生态鸡养殖技能的培训,受培村民达120多人次,为养殖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步,搞竞赛,强化激励。开展“养殖能手劳动竞赛”、“文明新风好家庭”、“五星少年”等评选活动。竞赛机制的引入,增强了村民的自主脱贫意识和内生能力。

      第四步,搭平台,发展产业。成立养殖业合作社,利用马边的优越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品质优良、生态环保、具有马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积极打造“互联网+生态产品”的销售平台。

      第五步,建联盟,整合资源。倡议建立“马边扶贫联盟”,共享扶贫资源和心得,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扶贫成果和投资经验的分享,更广泛地吸引优质社会资源,让参与扶贫的社会企业少走弯路,投入更有成效。

      “三位一体”模式实施

      据了解,国网四川电力还着力整合创新了“产业扶贫、爱心扶贫、智力扶贫”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狠抓产业扶贫。在帮扶村积极开展种植和生态鸡养殖等项目。2015年以来,累计向高石头村、柏香村、珍珠桥村三个村118户贫困户发放鸡苗5890只,并投资建成占地120亩、年产一万只鸡禽的现代化生态鸡养殖基地,解决了当地六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制定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特色药材水果羌活、百合、雪桃种植以及山羊、土阉鸡养殖项目,并成立扶贫开发农业公司,抽调科级干部和员工各一名,负责农业公司运营,并协助驻村干部与当地村民种、养殖合作社对接。

      推进智力扶贫。结合马边县开展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联系培训机构对高石头村适龄劳动力进行泥瓦匠、彝绣等技能培训,使他们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一技之长,并传承传播民族文化。

      开展爱心扶贫。通过开展电力志愿服务、青少年结对帮扶、技术技能培训、产养殖业帮扶、健康体检等活动,为贫困村村民送去关怀、带去温暖。同时,积极与团省委爱心组织对接,在甘孜、凉山、宜宾、绵阳等地推进六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和两所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石玉东告诉记者,目前马边扶贫的创新模式已经推广应用到其他定点扶贫工作中,实现扶贫模式的复制和推广。而又一个定点帮扶的大凉山喜德县阿吼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在路上,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也将进一步点亮扶贫之路。

      10月17日是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国网四川电力组织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和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的两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到凉山州喜德县,为阿吼村改造老旧电力线路。经过四天施工,党员服务队共计完成60户彝族村民家庭的老旧线路改造,新装节能灯300多盏,改造线路4000余米,彻底改善了60户村民的用电问题。期间,队员们还为当地孩子送去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目前,国网四川电力为阿吼村量身打造的山羊养殖和中药材种植扶贫项目正在推进中。


    关键词:四川电力模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