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11-11 08:35:1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近日,吉林省接连制定并颁布《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实施办法》,拟于明年初在全省正式建立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黑名单”制度,通过定期评价企业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布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加大侵权企业违法失信成本,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记者从吉林省人社厅获悉,按照上述两个《办法》,该省各级人社部门将成立由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社会保险、法规和信访等业务机构组成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领导小组”,根据日常巡视检查、书面材料审查、举报投诉查处,以及专项检查等工作中取得的企业信用信息,将企业划分为A(守法诚信单位)、B(基本守法诚信单位)、C(违法失信单位)三个等级。
      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订立及履行劳动合同情况、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参加和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是否遵守劳务派遣规定情况等。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是一个评价周期,评价结果归入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至少保留3年,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发生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予以降级。
      在此基础上,该省人社部门将联合工商、金融、住建、税务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不同诚信等级的企业,在评优评先、巡检频次、专项资金扶持等方面实行分类监管。其中,被评为C级的企业,会被列入“黑名单”,成为重点监察对象,而且在有关劳动保障工作的评优活动中,该企业及负责人将被一票否决。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