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11-02 15:21:5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飞出地”提供项目及技术,“飞入地”提供基地、园区,双方优势互补,这就是“1+1>2”的“飞地经济”,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也正在成为江苏、上海、四川等地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举措,成为地方经济的秘密“武器”。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示范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带一部”重要节点的湖南,如何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为新时期湖南的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为此,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琳和课题组,深入省内长沙、益阳、常德、岳阳和省外江苏盐城、四川成都等地实地调研,历经半年,提交了《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中的“飞地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为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献上锦囊。

    项目名称

    《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中的“飞地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建湖南省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李琳

    对策提要

    全方位对接长江经济带,是湖南在新常态下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发展不足、开放度偏低的省情,决定了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抓手是推进“飞地经济”的发展。

    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区位、“黄金十字”的高铁交通优势、相对价格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奠定了湖南发展飞地经济的比较优势。不过,湖南发展“飞地经济”面临理念落后、起步较晚、统筹规划缺失、模式单一、体制制约等问题。

    湖南“飞地经济”如何“飞”起来?李琳教授建议成立湖南飞地经济协调小组,统筹规划好全省“飞地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同时,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四大板块差异化的“飞地经济”模式——长株潭城市群选择“双向产业转移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选择“产业转移型+资源整合型”、湘南地区采取“产业转移型”、大湘西地区采取“旅游飞地型”。此外,湖南发展飞地经济应该重点突出,打造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示范区;需要创新飞地园区制度建设,构建共建、共管协调机制;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出台具体政策措施,保障飞地经济发展。

    飞地经济模式如何选?因地制宜

    湖南发展飞地经济的点落在哪?如何落地?李琳教授认为,这要从湖南的具体省情入手,因地制宜。

    李琳教授表示,长株潭城市群选择“双向产业转移型”。在省内飞地经济发展中充当飞出地,将主导产业的部分配套产业转移至周边腹地,置换空间和资源强化主导产业的规模效应;同时积极充当飞入地,与长三角等省外发达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重点承接本地主导产业链缺失的关键环节,发展“补链式”、“强链式”的承接转移方式。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选择“产业转移型+资源整合型”。洞庭湖区三市捆绑式发展产业转移型飞地经济,积极对接长江三角;另一方面岳阳与咸宁、九江同处湘鄂赣三省交会处,应选择“资源整合型”飞地经济模式整合“小三角”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此为着力点推进湖南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湘南地区则应采取“产业转移型”。湘南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应深化其与珠三角、东盟之间的产业合作,打造成为湖南对接“一带一路”的飞地经济区域合作示范区。

    大湘西地区采取 “旅游飞地型”则很适宜:与发达地区合作开发本地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推进与发达地区生态养老产业的项目对接,探索建设以“旅游+生态养老”为主题的旅游飞地。

    如何有序推进?重点突出

    湖南飞地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进展较缓慢,如何改变滞后局面?

    一口吃不成胖子,所以湖南发展飞地经济宜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当前重点是,打造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示范区。

    具体操作路径为,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示范区,实施湖区三市飞地园区的捆绑式发展,统筹布局。按照各市区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原则实施产业项目的整体打包引进和分拆投放,避免各市区飞地园区的同质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强调飞地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红线。

    重点建设岳阳城陵矶港临港产业飞地园区。推进城陵矶港与长三角的飞地经济合作,依托上海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企业+政府”的飞地园区建设模式,打造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以湖南钢铁、有色、石化、能源等支柱产业为基础,集先进制造、航运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等为一体的岳阳城陵矶港临港产业飞地园区,打造长江流域重要的港口支点和湖南新的经济增长极。

    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示范区。支持洞庭湖区3市捆绑式申报国家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示范区,争取国家给予湖南在飞地经济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权,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如何跨越省际线?设计先行 利益共享

    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飞地经济,如何跨省共建飞地园区?

    对此,李琳教授表示,“制度建设很重要”,要构建飞地园区的共建共管协调机制。建立飞地园区“封闭式”行政管理体制,赋予园区管委会高度集中的事权,实施园区经济事务的“一站式”服务。

    同时,从顶层设计上明晰地方政府、园区开发主体、入园企业的发展职能定位。确定“市场化”运营管理制度。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建设原则,建立园区自负盈亏的运作方式。

    李琳教授还建议飞出地和飞入地按商定比例共同投资成立园区开发公司,实行“自主决策、独立运行”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为了激发园区建设积极性,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也很重要。”利益共享机制的基本框架为:飞出方和飞入方按照股份制合作方式控股园区开发公司,按比例享受股权分红,行使公司人事任免权;双方按照园区开发公司的投资比例分成园区的GDP、工业产值、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等。

    同时,还需要出台具体政策措施,比如明确飞地园区享有特殊政策优惠;落实飞地园区土地供给的保障机制,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创新投融资机制,破解飞地园区资金供给瓶颈,全面保障飞地经济发展。

    点评 思路清晰 特色鲜明

    湖南如何对接长江经济带?李琳教授敏锐地看到了“飞地经济”这一抓手,并就此提出了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的系列对策。

    该对策思路清晰,将经济新常态下湖南的发展与整个长江经济带有机融合起来;该对策特色鲜明,紧紧抓住了区域经济合作中加快湖南“飞地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

    该对策的相关成果曾得到了李克强、俞正声、张高丽三位政治局常委的批示,此成果是我省智库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柳思维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对话

    飞地经济 飞出去 引进来

    培育湖南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发展飞地经济对湖南有什么意义?

    李琳:“飞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不仅具有产业集聚的功能,还承载跨地区产业转移和管理模式创新、品牌输入、技术溢出的特殊功能。对于湖南而言,发展“飞地经济”不是被动接受产业转移,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转移机制,突破以往传统的单一企业或项目的“点对点”的转移,强调产业链式的“面对面”的转移,在承接产业过程中,依托吸收与学习机制,湖南可以培育自身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湖南发展飞地经济目前进展如何?

    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其中首次提及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

    今年8月,副省长何报翔首次组织省内16个园区赴上海,与长三角的19家园区、上海的14家园区参加“湖南长三角园区合作共建对接会”,湖南和上海签署了《推动经开区合作共建战略备忘录》,湖南4家园区和上海以及长三角园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省内,湖南于2014年12月在11个市县区推出“飞地经济”示范园区。以宁乡金玉镇工业园为例,截至8月末,以飞地园区建设的项目已经有16个,预计年末将突破20个,3年内,金玉飞地园区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关键词:飞地动能湖南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