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前景广阔。虽然老年常被比喻为“夕阳”,但养老产业却是一个充满商机、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服务业成为政府和人民都关注的民生大事,与此同时,它所潜在的商机也被无数人所看好。
养老将是目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个投资主题。
A 老龄化社会商机无限
老龄化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到底多大年龄的人能称得上是老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即为老年人。如果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本世纪之初,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卫计委透露,我国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6%,老龄化速度比较快。为此,国家政府开放了全面二孩。然而,根据预测,全面二孩政策无法根本改变人口结构,中国将在2050年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
而我省的情况也是这样,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有503万,增长比例过快,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0万,全省每6个人中将有1名老人。在他们中间,低收入人群和生活困难的人群占了很大一部分,还有将近一半处于“空巢”状态,还有7%左右是失智失能老人,个人无法实现生活自理。
老人多了,需求自然也就多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养老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是必然。当前高龄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已经非常凸显,他们需要健全的养老设施、医疗、护理等一系列养老服务,这些都会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也有一部分老人,他们不愿意去住养老机构,更喜欢自己在家养老,可子女们又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陪伴他们,因此造成了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针对他们这种情况,居家上门式的服务,如上门送餐、上门家政等和一些老年辅助用品将更能满足他们。
与这两类老人不同的是,健康活跃老人的需求则更加多元化。他们不仅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需求,还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从事养老产业的人,不妨细化一下服务内容和产品,将市场拓展到老年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法律咨询、金融投资和房产租赁等新型服务项目,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拓展老年人消费方式。
与此同时,国家也曾多次出台政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对养老产业作出进一步指引,以保障老有所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养老行业来。在养老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掘金的好机遇。
B 养老旅游业、地产业比较受欢迎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种各样的养老产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给了孝顺子女们一个尽孝的平台。其中,养老旅游业和地产业的表现较为突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新选择。一份最新的《国内老年人旅行行为分析报告》指出,如今,已退休或快退休的老年人已成为国内旅客的“主力军”之一,特别是错峰、淡季出行的重要客流。不少旅行社也借此推出了“爸妈放心游”“夕阳红老年团”等一系列产品来吸引老年人,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北方老年人的产品,比如说去海南旅游过冬。因为北方的冬季寒冷而且漫长,十分不利于老年人生活,尤其是对于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更加不利,于是很多子女本着让父母调养身体的目的,让他们去温暖的南方过冬。
太原市民张女士去年就为父母购买了两个多月的海南游,在北方最冷的时候把父母送到南方,“我父母身体不好,一到冬天就很容易生病,我们平时工作忙又照顾不了他们,所以想把他们送到气候好一点的地方,也免得我们担心。”这样的旅游方式也被称为候鸟式的养老模式,让老人像候鸟一样冬天去海南过冬,次年春天再返回,在开开心心游山玩水的同时也进行一些康复疗养,让老人在快乐养生中养老。
除了旅游公司,一些房地产公司、物业服务公司也纷纷介入养老领域,养老地产前景被普遍看好。据了解,很多地产大商纷纷“试水”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首创、华润等,还有泰康、新华等险企出手打造养老社区,甚至连中石化都宣布进军养老地产市场。同样以去海南养老来说,很多老人可能没有那么多钱在海南买房,也可能不想远离子女,所以他们没有在海南购置房产的想法。但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就会觉得住酒店不方便,不如住在自己家。如今,很多北方人都会在海南给爸妈买房养老,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个,“我家是大同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而且空气质量也不好,于是我就给父母在海南买了个过冬的房子。”
C 养老机构绝不能把盈利最大化当成目标
尽管养老产业充满商机,但是盈利却未必有那么快。养老产业其实是一个薄利长线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要赚老年人的钱并不容易。
很多老年人的收入有限,到老了也还处于贫穷的境况之中,还在被生计困扰,他们在消费上会比其他人群更为谨慎,所以没有办法在养老上投资。还有些老年人虽然退休工资不少,但还是舍不得,在他们的观念里,都是“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不想在自己身上投入过多的钱。家住小店区的张大爷今年82岁了,老伴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平时都是跟着两个儿子生活,轮流在他们家住。但儿子平时工作都比较忙,留他一个人在家也不放心,就想把他送到养老院去,但每次一提这件事,张大爷就非常生气。后来,张大爷才说,“我都打听过了,好一点的养老院一个月得两三千块钱呢,我舍不得花那个钱,你们现在也都正需要用钱,孙子也大了,我还想给他留点呢。”其实,和张大爷有一样想法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却总是不会为自己着想。
同时,对于养老产业来说,也不能只想着赚钱,爱心和责任也是缺一不可的。就拿养老服务业来说,一家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合格的赡养服务,但它并不能以赢利最大化为目标。如果一味追求利益,结果很可能就是养老费用太高而无人入住。可是如果养老费用降低了,又很可能会引起赡养质量的降低,护理人员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老人们更不愿意住养老院。因此,在养老服务业中,必须强调养老的社会责任,即带有一定的公益性,首先价格必须要合理,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够承受的,而不能仅仅为少数人所接受。其次就是服务上的完善,要求养老机构必须是规范的,服务必须是尽职尽责的。只有将公益性和产业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才能尽快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业。
延伸阅读
养老这个事爸妈心思你懂吗?
养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子女在给老人做主,但其实,关于养老这件事,老人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张先生(71岁):年纪大了,孩子们工作也忙,想让我去住养老院,其实我的思想还是挺开明的,只是觉得在养老院的规矩太多,不自由,而且换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会很不适应,毕竟哪里都不如自己的家好啊!
李女士(83岁):现在大多数老年公寓,一个月要交2000元左右甚至更多,如果没有这个经济基础,就很难实现。我还是想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省一些钱留给子女或者孙子。
孙先生(68岁):不是我不想去养老院,而是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啊,生活还有很多乐趣。但一进养老院,周围都是一些老头老太太,我立马就觉得与世隔绝了,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我还是喜欢自己在家住,哪怕一个人也好。
李女士(72岁):为了不给儿女添负担,我每天都坚持锻炼,为的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保持硬朗。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要忙,挺不容易,自己能照顾自己就尽量不麻烦他们。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