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产有厦门馅饼、厦门漆线雕、文昌鱼、油葱火果、厦门珠绣、南普陀素菜、菩提丸、花生酥、厦门黄则和花生汤、鼓浪屿馅饼、虾面、厦门鱼皮花生、青津果、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油葱果、厦门好清香烧肉粽、面线糊、厦门吴再添沙茶猪肉面、煲仔五味薄饼、蚝仔煎、花生汤、韭菜盒、漆 线 雕、北仔饼、虾肉面、海蛎煎、烧肉粽、鼓浪屿糍粑、炸五香、虾丸、厦门超级酱油、土笋冻、厦门小吃、天竺辣木、炒面线、鼓浪屿绿豆糕、炒乳鸽、黄金香肉松、萝卜皮、沙茶面、冬粉鸭、厦门姜母鸭、圆子汤、厦门芋包、炸枣、厦门肉粽、生猛海鲜、叶氏麻糍、同安大封蹄膀、等。
1 厦门特产之厦门馅饼介绍
馅饼在厦门是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料精工细,系选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制作时,绿豆蒸酥去壳,研得精细,饼皮和饼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处。烘制时,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内熟外赤不走油。这样做出来的馅饼饼皮香酥油润,馅科冰凉清甜。
厦门特产厦门馅饼
改革开放以前各种物品都比较稀缺,尤其是粮食食品,更是短缺。厦门的馅饼因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皮酥馅靓用来形容厦门馅饼,毫不夸张。
如今厦门成了旅游胜地,馅饼成了厦门第一大特产,自然也成了来厦游玩旅客必尝的美味。
著名的馅饼有南普陀寺素饼、汪记馅饼、日光岩馅饼、庆兰斋等,其中以庆兰斋的馅饼最为出名。
厦门馅饼类别:
馅饼、 酥饼、 凤梨酥、 菩提酥、 烘烤类糕点、 素饼、 绿豆糕、 肉松饼、 香积饼、 牛轧饼。
厦门馅饼 口味:
肉松、 椰子、 凤梨、 香芋、 原味、 绿豆、 红豆、 抹茶 、板栗 、南瓜、 冰沙、 草莓、 紫薯、 香葱、 绿茶、榴莲。
福建特产厦门馅饼
厦门馅饼历史
在厦门,很多故事都跟郑成功有关,馅饼也是。
据说馅饼是军中厨师为士兵出海打仗准备的干粮,真假未知,但确实从明代流传至今。
再加上厦门向来有茶桌文化,大同路当年又是全厦门最热闹的讲古场,馅饼于是成了最好的茶配,甚至被归入闽菜系。
2 厦门特产之厦门漆线雕介绍
漆线雕是福建厦门历史最长的工艺品,早在几百年前,厦门漆线雕像就驰誉中外,畅销东南亚各国。
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三百余年,历经蔡氏十三代传人,千锤百炼,不断精进。漆线雕是古代的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
漆线雕用精细的漆线,以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金碧辉煌 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衣饰花纹,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
厦门特产厦门漆线雕
漆线雕在厦门沿海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在原材料上,南方盛产樟木,是雕像的首选材料;厦门同安特有的“白土”,是粉底打磨的最佳原料;而此地又广出桐油,盛产青砖,都是漆线雕的上好材料。这便是历史与地理条件使然。
漆线雕的“漆线”工艺真正关注线本身的审美特质,使线的形态丰富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线”的审美的极高境界,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在线条美的表现上的进化。其精细之处毫厘必现,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虽以线条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可以说。‘手工”体现了漆线雕的最大的工艺价值,也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漆线雕的灵魂。漆线雕完整地保留闽南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
过去,漆线雕大都只装饰在 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近年来,已发展到装饰瓷器、玻璃 上。有的将漆线染成各种颜色,雕成色彩缤纷的图案,使漆雕人 物、盘、瓶、炉、小屏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300余年,历经蔡氏13代传人。这一工艺系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与厦门地区经济发展、民间宗教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
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漆线雕工艺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形态丰富多变,精细之处毫厘不爽,又以浮雕形式展现,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线条美在这里得到升华。
如大型漆线雕 《陆文龙大战金兀术》,高1米,长2米。作者发挥了漆线雕独特 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衣饰、盔甲独特, 采用了高难度的装饰手法;衣袍上的花纹、线条疏密有致,精巧细腻。小件漆线雕金女小瓶,则用绫缎制成盒子包装,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佳品。
3 厦门特产之文昌鱼介绍
文昌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它的主要产地在厦门市同安县刘五店,并因刘五店岛屿上有个文昌鱼阁而得名。
刘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鱼场;近年来在厦门岛东部的前埔村与大担之间,又发现文昌鱼的新渔场。
文昌鱼(Branchiostoma) 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文昌鱼说它是“鱼”,实际上并不是鱼。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而更趋向于脊椎动物。文昌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以前有人说文昌鱼产于刘五店是讹传,历史上文昌鱼以下后滨为最。文昌鱼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列为中国二类重点保护对象。中国厦门、青岛是文昌鱼的两个主要栖息地。
厦门文昌鱼体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长,每千克有近万尾之多,全身半透明,头尾两头尖,国外又称“双尖鱼”, 是高级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达70%,而且含有多种无机盐 和碘质,肉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
文昌鱼为小型海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温暖地区海岸水域,温带水域略少见。文昌鱼共有12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浅水海域中,我国厦门、青岛和烟台沿海,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海洋边岸都有出产。
文昌鱼体长40~57毫米;美国产的加州文昌鱼可长达100毫米。文昌鱼繁殖季节为每年6至8月,喜欢生长在水流温暖缓和、水质沙质较好的海湾。文昌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占70%;而且碘的含量较高,能治疗甲状腺病。
文昌鱼特点: 这是一种由海产加工而成的冻品。土笋能够成冻,是因为它含有胶质。它是环节动物,学名星虫,身长二、三寸,有内脏,还有心脏器官。经过熬煮,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冻。闽南各地海滨盛产土笋冻,厦门和海沧出产的尤为肥美,压破洗净制作成冻后,其肉清脆、味美甘鲜。晶润的土笋冻,配上好酱油、香醋、甜酱、辣椒酱、芥辣、蒜蓉、海蜇等;还可有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则成色香味俱佳,现在已成为大小宴会的重要冷盘之一。
关于文昌鱼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同安沿海刘五店海面上,有一条非常凶恶的鳄鱼。这条鳄鱼经常在海面上兴妖作怪,常常把打渔人的船只翻到海底,还会化成美女到县衙杀害县官。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朱熹到泉州府同安县担任主簿。对于鳄鱼精的害人,朱熹早就从前任的县官那里了解一些。所以特别小心提防。每天从高土轩到县衙办公,都要倒退身子走路,生怕鳄鱼精背后伤人。
一天夜里,鳄鱼精又化成白衣女郎,偷偷潜入县衙。这时候,正在灯下伏案批文的朱熹听到一阵风声,蓦地抬头一看,发觉这位女郎行迹可疑,心想是鳄鱼精作祟,忙把手中的硃砂笔投掷过去,说时迟那时快,笔尖正刺中白衣女郎肚脐。那白衣女郎“哎哟”惨叫一声,仓促间带伤逃跑。第二天大早,朱熹带人沿着血迹追查,来到刘五店海边,发现海面上浮出一座小岛,原来那是鳄鱼精死后停滞躯体。不久后形成一个岛屿,这就是今天的鳄鱼屿,又因为鳄鱼精化成白衣女郎作恶,鳄鱼屿又叫白屿。
鳄鱼屿上有口淡水井叫做脐井,据说这是被朱熹用硃砂笔刺破的鳄鱼肚脐,因为朱熹在县衙用甘甜的井水沾笔写字,所以脐井的水是甜的。又因为朱熹手上提的硃砂笔,是文昌帝君赐予的神笔.所以鳄鱼精死后身上长出的幼虫就叫文昌鱼。
4 厦门特产之油葱火果介绍
油葱火果是福建厦门的特色小吃,在当地广受欢迎。
油葱火果以其柔韧细腻,鲜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
油葱火果的制作先首先要磨好米浆、然后是拌,接着配好绒料,绒料有猪腿肉丝、葱白、荸荠,再加一研碎的扁鱼、虾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盐等等,而后再将已拌匀的米浆倒入碗里,并洒下葱油和调匀的鸭蛋液,如果是加料的还可另加入虾米、熟栗子、香茹等料。
油葱火果也可进行蒸炊,吃时,调上沙茶、辣酱、蒜泥、桔汁等也可跟据自己的品味放调味料。
5 厦门特产之厦门珠绣介绍
厦门珠绣,被称作”日本手工匠倾听者“的盐业米松发现,没有了手工业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产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他们是经过手工艺一下下地做起来,所以他们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也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
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厦门珠绣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夺目,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清新悦目。
珠绣挂图《厦门海堤》、《南京长江大桥》、《龙凤戏珠》等,构图清新,设色柔和,景物逼真,层次分明,参加过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厦门珠绣
珠绣拖鞋,绣工考究,样式大方,品种多样,穿着舒适。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柔软舒适,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厦门珍珠拖鞋,以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
厦门珠绣历史
珠绣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时期,解放后工艺逐渐失传。其设计精美,色彩对比强烈,经过专业绣工将多种色彩的珠粒经手工缝制而成,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其珠光宝气,晶莹华丽、新颖别致、色彩明快,经光线折射又有浮雕效果,是现代生活理想的高档时尚礼品、室内装饰品。
珠绣采用彩色玻璃珠、电光片为原料,运用多种针法与手法,使产品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的一类刺绣。珠绣分半珠绣和全珠绣两种。
厦门珠绣工艺的历史有近百年,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一些华侨从海外带回一些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厦门民间制鞋艺人看了爱不释手,从中受到启发,设法从日本、南洋一带捎回一些玻璃珠子,开始尝试在鞋面上绣出各种花鸟图案。于是,厦门珠拖便开始流行开了。
上世纪20年代,大同路几乎成了珠拖一条街,“活源皮行”从海外进口丝绒、玻璃珠等材料,雇请一些民间艺人制作各式拖鞋,除内销外,还开始出口到东南亚一带。到了上世纪50年代,厦门将民间艺人集中起来,组建厦门珠绣拖鞋厂,专门生产珠绣和珠拖鞋。
厦门珠绣拖鞋厂生产的珠绣拖鞋出口到亚、欧、美的5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1989年7月举行的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该厂生产的水晶牌珍珠拖鞋荣获金牌奖。珠绣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珠、电光胶片和丝绒。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厦门珠绣现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珠绣拖鞋、包袋曾是厦、漳的特色工艺品,风靡海内外。但现在这门手艺几乎失传 漳州老太欲重振厦门珠绣了。邓彩端的脑袋里装着1000多种珠绣图案,七旬老太邓彩端欲注入20万元资金,重振这门工艺.。
珠拖绣工极为考究,有的鞋面纯以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贵气逼人。彩端当年是漳州巷口珠绣工艺厂的厂长,每年都要设计出100多种图案参加广交会,10几年下来,她的脑袋里装了上千种图案,甚至不必画底稿,拿起针就能绣出新图。她把拖鞋摆上各宾馆的楼梯口,许多老外拿起拖鞋爱不释手,不会说英语的邓彩端便将他们拉到展馆内,请翻译介绍,订单纷至沓来。巷口珠绣厂生产的“玉晶牌”珠绣拖鞋被评为“福建名鞋”,彩端也获得“省劳模”、“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如今正流行复古风,随着家居环境的改善,珠绣拖鞋一定会受到喜爱,可以成为厦、漳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只要有资金注入,把当年的姐妹们召集到一起,复兴这门工艺。”。
馅饼在厦门是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料精工细,系选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制作时,绿豆蒸酥去壳,研得精细,饼皮和饼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处。烘制时,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内熟外赤不走油。这样做出来的馅饼饼皮香酥油润,馅科冰凉清甜。
厦门特产厦门馅饼
改革开放以前各种物品都比较稀缺,尤其是粮食食品,更是短缺。厦门的馅饼因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皮酥馅靓用来形容厦门馅饼,毫不夸张。
如今厦门成了旅游胜地,馅饼成了厦门第一大特产,自然也成了来厦游玩旅客必尝的美味。
著名的馅饼有南普陀寺素饼、汪记馅饼、日光岩馅饼、庆兰斋等,其中以庆兰斋的馅饼最为出名。
厦门馅饼类别:
馅饼、 酥饼、 凤梨酥、 菩提酥、 烘烤类糕点、 素饼、 绿豆糕、 肉松饼、 香积饼、 牛轧饼。
厦门馅饼 口味:
肉松、 椰子、 凤梨、 香芋、 原味、 绿豆、 红豆、 抹茶 、板栗 、南瓜、 冰沙、 草莓、 紫薯、 香葱、 绿茶、榴莲。
福建特产厦门馅饼
厦门馅饼历史
在厦门,很多故事都跟郑成功有关,馅饼也是。
据说馅饼是军中厨师为士兵出海打仗准备的干粮,真假未知,但确实从明代流传至今。
再加上厦门向来有茶桌文化,大同路当年又是全厦门最热闹的讲古场,馅饼于是成了最好的茶配,甚至被归入闽菜系。
2 厦门特产之厦门漆线雕介绍
漆线雕是福建厦门历史最长的工艺品,早在几百年前,厦门漆线雕像就驰誉中外,畅销东南亚各国。
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三百余年,历经蔡氏十三代传人,千锤百炼,不断精进。漆线雕是古代的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
漆线雕用精细的漆线,以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金碧辉煌 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衣饰花纹,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
厦门特产厦门漆线雕
漆线雕在厦门沿海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在原材料上,南方盛产樟木,是雕像的首选材料;厦门同安特有的“白土”,是粉底打磨的最佳原料;而此地又广出桐油,盛产青砖,都是漆线雕的上好材料。这便是历史与地理条件使然。
漆线雕的“漆线”工艺真正关注线本身的审美特质,使线的形态丰富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线”的审美的极高境界,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在线条美的表现上的进化。其精细之处毫厘必现,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虽以线条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可以说。‘手工”体现了漆线雕的最大的工艺价值,也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漆线雕的灵魂。漆线雕完整地保留闽南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
过去,漆线雕大都只装饰在 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近年来,已发展到装饰瓷器、玻璃 上。有的将漆线染成各种颜色,雕成色彩缤纷的图案,使漆雕人 物、盘、瓶、炉、小屏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300余年,历经蔡氏13代传人。这一工艺系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与厦门地区经济发展、民间宗教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
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漆线雕工艺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形态丰富多变,精细之处毫厘不爽,又以浮雕形式展现,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线条美在这里得到升华。
如大型漆线雕 《陆文龙大战金兀术》,高1米,长2米。作者发挥了漆线雕独特 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衣饰、盔甲独特, 采用了高难度的装饰手法;衣袍上的花纹、线条疏密有致,精巧细腻。小件漆线雕金女小瓶,则用绫缎制成盒子包装,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佳品。
3 厦门特产之文昌鱼介绍
文昌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它的主要产地在厦门市同安县刘五店,并因刘五店岛屿上有个文昌鱼阁而得名。
刘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鱼场;近年来在厦门岛东部的前埔村与大担之间,又发现文昌鱼的新渔场。
文昌鱼(Branchiostoma) 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文昌鱼说它是“鱼”,实际上并不是鱼。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而更趋向于脊椎动物。文昌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以前有人说文昌鱼产于刘五店是讹传,历史上文昌鱼以下后滨为最。文昌鱼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列为中国二类重点保护对象。中国厦门、青岛是文昌鱼的两个主要栖息地。
厦门文昌鱼体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长,每千克有近万尾之多,全身半透明,头尾两头尖,国外又称“双尖鱼”, 是高级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达70%,而且含有多种无机盐 和碘质,肉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
文昌鱼为小型海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温暖地区海岸水域,温带水域略少见。文昌鱼共有12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浅水海域中,我国厦门、青岛和烟台沿海,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海洋边岸都有出产。
文昌鱼体长40~57毫米;美国产的加州文昌鱼可长达100毫米。文昌鱼繁殖季节为每年6至8月,喜欢生长在水流温暖缓和、水质沙质较好的海湾。文昌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占70%;而且碘的含量较高,能治疗甲状腺病。
文昌鱼特点: 这是一种由海产加工而成的冻品。土笋能够成冻,是因为它含有胶质。它是环节动物,学名星虫,身长二、三寸,有内脏,还有心脏器官。经过熬煮,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冻。闽南各地海滨盛产土笋冻,厦门和海沧出产的尤为肥美,压破洗净制作成冻后,其肉清脆、味美甘鲜。晶润的土笋冻,配上好酱油、香醋、甜酱、辣椒酱、芥辣、蒜蓉、海蜇等;还可有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则成色香味俱佳,现在已成为大小宴会的重要冷盘之一。
关于文昌鱼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同安沿海刘五店海面上,有一条非常凶恶的鳄鱼。这条鳄鱼经常在海面上兴妖作怪,常常把打渔人的船只翻到海底,还会化成美女到县衙杀害县官。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朱熹到泉州府同安县担任主簿。对于鳄鱼精的害人,朱熹早就从前任的县官那里了解一些。所以特别小心提防。每天从高土轩到县衙办公,都要倒退身子走路,生怕鳄鱼精背后伤人。
一天夜里,鳄鱼精又化成白衣女郎,偷偷潜入县衙。这时候,正在灯下伏案批文的朱熹听到一阵风声,蓦地抬头一看,发觉这位女郎行迹可疑,心想是鳄鱼精作祟,忙把手中的硃砂笔投掷过去,说时迟那时快,笔尖正刺中白衣女郎肚脐。那白衣女郎“哎哟”惨叫一声,仓促间带伤逃跑。第二天大早,朱熹带人沿着血迹追查,来到刘五店海边,发现海面上浮出一座小岛,原来那是鳄鱼精死后停滞躯体。不久后形成一个岛屿,这就是今天的鳄鱼屿,又因为鳄鱼精化成白衣女郎作恶,鳄鱼屿又叫白屿。
鳄鱼屿上有口淡水井叫做脐井,据说这是被朱熹用硃砂笔刺破的鳄鱼肚脐,因为朱熹在县衙用甘甜的井水沾笔写字,所以脐井的水是甜的。又因为朱熹手上提的硃砂笔,是文昌帝君赐予的神笔.所以鳄鱼精死后身上长出的幼虫就叫文昌鱼。
4 厦门特产之油葱火果介绍
油葱火果是福建厦门的特色小吃,在当地广受欢迎。
油葱火果以其柔韧细腻,鲜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
油葱火果的制作先首先要磨好米浆、然后是拌,接着配好绒料,绒料有猪腿肉丝、葱白、荸荠,再加一研碎的扁鱼、虾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盐等等,而后再将已拌匀的米浆倒入碗里,并洒下葱油和调匀的鸭蛋液,如果是加料的还可另加入虾米、熟栗子、香茹等料。
油葱火果也可进行蒸炊,吃时,调上沙茶、辣酱、蒜泥、桔汁等也可跟据自己的品味放调味料。
5 厦门特产之厦门珠绣介绍
厦门珠绣,被称作”日本手工匠倾听者“的盐业米松发现,没有了手工业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产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他们是经过手工艺一下下地做起来,所以他们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也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
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厦门珠绣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夺目,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清新悦目。
珠绣挂图《厦门海堤》、《南京长江大桥》、《龙凤戏珠》等,构图清新,设色柔和,景物逼真,层次分明,参加过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厦门珠绣
珠绣拖鞋,绣工考究,样式大方,品种多样,穿着舒适。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柔软舒适,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厦门珍珠拖鞋,以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
厦门珠绣历史
珠绣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时期,解放后工艺逐渐失传。其设计精美,色彩对比强烈,经过专业绣工将多种色彩的珠粒经手工缝制而成,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其珠光宝气,晶莹华丽、新颖别致、色彩明快,经光线折射又有浮雕效果,是现代生活理想的高档时尚礼品、室内装饰品。
珠绣采用彩色玻璃珠、电光片为原料,运用多种针法与手法,使产品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的一类刺绣。珠绣分半珠绣和全珠绣两种。
厦门珠绣工艺的历史有近百年,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一些华侨从海外带回一些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厦门民间制鞋艺人看了爱不释手,从中受到启发,设法从日本、南洋一带捎回一些玻璃珠子,开始尝试在鞋面上绣出各种花鸟图案。于是,厦门珠拖便开始流行开了。
上世纪20年代,大同路几乎成了珠拖一条街,“活源皮行”从海外进口丝绒、玻璃珠等材料,雇请一些民间艺人制作各式拖鞋,除内销外,还开始出口到东南亚一带。到了上世纪50年代,厦门将民间艺人集中起来,组建厦门珠绣拖鞋厂,专门生产珠绣和珠拖鞋。
厦门珠绣拖鞋厂生产的珠绣拖鞋出口到亚、欧、美的5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1989年7月举行的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该厂生产的水晶牌珍珠拖鞋荣获金牌奖。珠绣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珠、电光胶片和丝绒。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厦门珠绣现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珠绣拖鞋、包袋曾是厦、漳的特色工艺品,风靡海内外。但现在这门手艺几乎失传 漳州老太欲重振厦门珠绣了。邓彩端的脑袋里装着1000多种珠绣图案,七旬老太邓彩端欲注入20万元资金,重振这门工艺.。
珠拖绣工极为考究,有的鞋面纯以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贵气逼人。彩端当年是漳州巷口珠绣工艺厂的厂长,每年都要设计出100多种图案参加广交会,10几年下来,她的脑袋里装了上千种图案,甚至不必画底稿,拿起针就能绣出新图。她把拖鞋摆上各宾馆的楼梯口,许多老外拿起拖鞋爱不释手,不会说英语的邓彩端便将他们拉到展馆内,请翻译介绍,订单纷至沓来。巷口珠绣厂生产的“玉晶牌”珠绣拖鞋被评为“福建名鞋”,彩端也获得“省劳模”、“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如今正流行复古风,随着家居环境的改善,珠绣拖鞋一定会受到喜爱,可以成为厦、漳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只要有资金注入,把当年的姐妹们召集到一起,复兴这门工艺。”。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