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十大特产有奎牙小刀、于田红柳大芸、和田玉、于田沙漠玫瑰、策勒红枣、策勒石榴、尼雅昆仑雪菊、和田维药、吾麻什、和田大芸、等。
以下为和田十大特产详细介绍。
1 和田十大特产之烤鸡蛋介绍
烤鸡蛋属于烤箱/微波炉食谱,主要原料是鸡蛋,口味是鲜香,工艺是烤,制作难度属于高级。鸡蛋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具有养心安神,补血,滋阴润燥等功效。
烤鸡蛋,是和田巴扎上所特有的。防在撒了灰的碳火上慢慢的烤,不停的翻动,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否则鸡蛋会0,弄的蛋黄四溅。这样烤出来的鸡蛋蛋清细腻、爽口,蛋黄有一股淡淡的焦香,是一种能记住一辈子的味道。
做法
操作步骤是:先将鸡蛋水煮、剥皮(需掌握火候,不然就煮熟了.)。如果煮久了,就会把鸡蛋煮熟,烤鸡蛋就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滋味;如果时间太短,表皮硬度不够,那么鸡蛋又会被烤烂。按照经验,煮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四分钟左右,让蛋黄还处于稠状是最好的。
原料
加入调料腌制(配料为盐、味精、花椒皮、大料等)。
鸡蛋与配料按重量比例为:每500克剥皮鸡蛋加入盐8-25克、味精1-2克、花椒皮1-2克、大料0.5-1克);
接着将鸡蛋放入陶瓷、搪瓷或不锈钢烤盘内,放入电烤箱中,一次升温到200℃-260℃,烤4-5分钟,然后自然降温,温度降到100℃后,再升温到150℃-220℃,烤45-60分钟,即完成全部工序。
2 和田十大特产之羊肚子烤肉介绍
羊肚子烤肉是沙漠深处的牧民发明的一种高营养、高热量的食品。具体做法是:先把羊宰了,然后把羊肚子拿出来洗干净。再把切好的碎羊肉拌上调料(盐和孜然)塞进羊肚子里面,然后用羊肠子把羊肚子的口捆绑好,然后将羊肚子埋在火灰里烤,大约烤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可以食用了。
大漠美食——肚子烤肉
因为达里亚博依是从于田出发纵伸到沙漠深处256公里的小乡,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从而被人们称为“世外桃源”。这里有两种食品,被来过这片地方的探险者、学者、画家、摄影家们称为“大漠美食”,一种是“库麦其”(沙烤大饼);一种就是羊肚子烤肉。“库麦其”能吃到的机会多,但吃一次羊肚子烤肉实在是难得。我很幸运在偶然的机会吃了一次,让我至今难忘。
有人说,这里有许多外界闻所未闻的故事。所以,这个地方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年冬天,我们与这个乡的党委书记王宗礼一同前往,感受到了这里纯朴的民风,并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羊肚子烤肉
那是一个无风的下午,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才从于田县城出发。听王宗礼说,在县城温度零下七八度时,达里亚博依平均都是零下十七八度,有时零下二十多度。有很多人都受不了那样的寒冷,去之前把压了几年箱底的大棉袄穿上,坐上能走沙漠路的大车出发了。
一路颠簸,到天黑才走了一小半路,在一个叫奎克基格旦的地方歇息了。这儿是往来客人的驿站,进出达里亚博依的人大都在这里歇息。夏季人多时,有的人就露宿野外。而我们正赶上天寒地冻,就挤在这户人家里,一进门看到的是满屋的被子。
第二天中午才到达乡政府,200多公里的路程,有一种人困马乏的感觉。王宗礼说,一路辛苦,给我们宰一只羊,并且让我们吃这里最有特色的羊肚子烤肉。
给我们做羊肚子烤肉的师傅叫阿孜买提,已经50岁,是当地最有名的“卡沙甫”(宰夫)和“阿西拜子”(厨师),会做好几种饭菜,最拿手的是羊肚子烤肉。
做羊肚子烤肉不能用太老的羊肉,他首先挑了一只一岁的小羊,一边宰羊一边吩咐妻子烧水、把火塘子的沙子烧烫。
羊肚子烤肉
阿孜买提宰羊的动作十分娴熟,大约10分钟就把羊皮剥完了。这些动作让我想到了一句成语叫疱丁解牛,真是游刃有余。将羊杂碎取出之后,用较快的速度将羊肚子里的杂物倒掉,温水洗过几遍后,便用清水继续漂洗。
阿孜买提将羊腿上的肉取下,切成肉丁。切肉的时候,要略带一些羊油,没有油烤出来的肉就没有味。将所有切好的肉盛放在一个木盆中,然后拌洒佐料,里面放有孜然、皮牙子、辣椒面,再洒上已经溶在罐里的咸盐水,拌匀后准备往羊肚子里装。
用手不停地挤捏漂洗干净的羊肚子,直到不滴水才将一头扎住,往里面装肉丁。把两条羊腿的肉都装进去,然后封住口,扎紧,再放入火塘烧得发烫的沙子中,烤熟后便可以食用。
3 和田十大特产之新疆地毯介绍
新疆是世界地毯的发祥地,新疆地毯素以历史悠久、技艺高超而驰名于世,是新疆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乡,新疆地毯亦称东方地毯,无论式样、图案和色彩均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向以原料上乘、质地细密、绒头密集、毯面薄平、工艺考究,图案别致,织工精良,配色美观,经久耐用,图案繁谨而著称。新疆地毯品种繁多,花色斑驳烂漫,主要有艾的亚鲁式、伊朗式、恰奇玛式、阿拉尔式等,大都花纹对称、整齐,线条粗犷,对比色彩强烈。就用途而分,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新疆地毯还是精美的艺术品,为不少艺术收藏家们所收藏。至今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拉伯特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纺织品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都收藏着新疆羊毛地毯或丝毯,作为珍品供人欣赏。
新疆地毯或悬挂于厅堂之壁,或展铺于室内走廊,毯面光泽平滑,毯板挺实柔和,美观大方,色调鲜丽,是理想的家庭、宾馆陈设的高级用品。新疆地毯质地精良,除了采用手工打结、编织,图面织工精致细密(先后经过十数道复杂的工序)之外,还得力于用来织毯的羊毛质地优良。新疆地毯原料采用著名的半粗毛与和田羊羊毛。这种羊毛粗而不粘,坚韧而富于弹性,具有耐拉、耐压、光泽好、强度大的优点。
工艺:
系采用羊毛为原料,羊为当地的优良异质半粗毛羊品种,毛质纤维粗,宜织造,光泽如丝,染色鲜艳,色彩固着力强,长久不变,羊毛强力大,富有弹性,将羊毛捻成毛纱,以"Z"向加捻(即反手),再染色,然后根据需要将毛纱合股,分别用做经线,地纬、绒纬(俗称绒头);最后织毯时将一组经线与上下交织成平纹式的基础组织,再将经过染色的绒头按一定程序栓结于基础组织的经线上,以此显示出地毯的不同色彩与图案、纹样。在图案设计上,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与宗教艺术精华,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图案端庄典雅,有强烈的装饰性。
4 和田十大特产之于田沙漠玫瑰介绍
于田沙漠玫瑰庄园位于县城南端阿热勒乡七仙女村,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距县城4.5公里。发源于昆仑冰峰峡谷的克里亚河沿庄园由南向北贯穿全境。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暧温带内陆干旱性沙漠气候,为玫瑰庄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条件。
玫瑰庄园占地2.2万亩,生养着千年纯朴的农民。玫瑰花属蔷薇科,落叶灌木,茎密生锐刺,夏季开花,颜色为红、紫、白等色,花可提取芳香油、高级香料。近年来,于田把它作为一项生态观赏产业来开发,邀请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目前玫瑰庄园已初具规模,已开发出地产玫瑰花茶,该茶具理气活血等保健功效,其它课题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届时玫瑰花系列品牌的提炼、包装、打造,将把玫瑰庄园内涵推上一个新的文化层次。
初夏时节正是赏花的大好时节,玫瑰庄园百花竞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一派婀娜多姿景象,如诗如画,醉人心脾。村民三五成群,细心采摘,孩童嬉戏,鲜花掩映,煞是好看。置身其间,可以释放紧张,消融松弛,感受大自然的奇趣,领略当地民情世故,饱览花之海洋秀丽风光。
5 和田十大特产之策勒红枣介绍
“策勒”,维吾尔语即红枣的意思,策勒县曾经有过大规模种植红枣的悠久历史,后因历史的原因,策勒县的红枣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毁损,曾经的“红枣古城”因为资源的毁损,红枣种植业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
但是因为策勒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优势以及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条件,再加上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红枣种植实践经验,策勒县的红枣种植规模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林业事业的投入,策勒县紧紧把握政策和机遇,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大规模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使策勒县的红枣种植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策勒县的红枣主要分布在山下平原四乡镇,截止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 4171亩,108175株,结果面积570亩,9552株,2002年年产干红枣46吨。在今年,策勒县利用红枣改造低效毛渠桑172.8公里,新植红枣43801株。
策勒红枣品种除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民间引种,而形成的商品性状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种外,还有园艺工作者从兄弟市引进的适宜本地立地条件,且表现性状优良的品种,如:雪枣、鸡心枣、灰枣、金丝小枣等,目前正准备引进繁育哈密大枣。策勒红枣成熟期在每年 9月中旬至10月份。策勒红枣 具有果实色浓、肉厚、皮薄、核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 ,并且具有舒经活血、安神补脑的功效。 策勒红枣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和维生素B,同时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6种氨基酸。果实平均含糖量为37%,最高可达42%,干物质含量高。用民间普通的晾晒方法晾晒,2.5 Kg 鲜枣可晒制 1Kg 干枣 , 枣干而不瘪,色泽鲜亮,甘甜爽口,风味独特。除制干、鲜食外,加工成饮料、枣泥、枣茶、焦枣、蜜枣、罐头等系列食品及医药保健品亦独具特色,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抗病健身之功效。
策勒红枣1
因为策勒县具备种植红枣的立地条件和种质资源优势,而且策勒红枣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一直是市场的紧俏商品,商品价值也很高。为此,策勒县将红枣种植业定为全县四大特色果品种植业之一大力发展,计划在“十五”期间,新发展红枣 5000亩,使全县的红枣种植面积到2005年达到6300亩。在发展红枣种植业方面,主要通过建园式发展红枣基地、毛渠桑改造红枣、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增加红枣种植面积等途径做大、做强红枣种植业,还可以利用红枣抗旱、耐风沙的生物学特性,把红枣作为一种治沙树种,将防沙治沙、沙产业开发同发展特色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
6 和田十大特产之新疆石榴介绍
石榴是水果中的上品,营养丰富,风味清凉、甜美。据史书记载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树种。石榴花灿若云霞,其果外形独特。新疆石榴的主要产地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果皮薄,籽粒大,味甜多汁,品质优良(按味道可分为“酸石榴”和“甜石榴”两种,按籽儿的颜色又可分为“红籽儿石榴”和“白籽儿石榴”)。石榴除食用外,还可入药。
在新疆分布情况介绍
新疆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石榴栽培。新疆石榴主要产于南疆的喀什、和田等地,其中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疏附县伯什克拉木乡和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的种植历史长,面积大,产量高。和田县罕艾日克乡农民伽玛阿訇的地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株200多年生的石榴,占地约0.1亩,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新疆石榴
形态、特征的介绍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高达 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尊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的基部有明显的膨大(开花时就能看出来),只有次花会结果。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尊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9-10月果熟。石榴栽培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
功效作用的介绍
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止泻止血。
石榴富含非常有效的抗癌物质,对前列腺癌的效果尤其明显;石榴中的抗氧化物能减少导致发炎的白细胞的含量,阻碍酵素侵蚀软骨,是维持关节完整与功能的有效营养补充品。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梨要高1-2倍,并含丰富的糖、酸、磷、钙、铁等营养成分,有帮助消化的功效,很适于老人和儿童食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佳果。石榴性清凉,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治痢之功效,可治久泻、脱肛、带下、中耳炎、创伤性出血等症。石榴籽粒多汁,是加工榨汁制作清凉饮料的上等原料;叶子可制石榴茶,能润燥解渴,如用以洗眼,还可明目,消除眼疾。
7 和田十大特产之艾得来丝绸介绍
新疆的艾德来斯绸按传统的名目可分为四大类,即黑艾特来斯、红艾将来斯、黄艾特来斯、莎车式艾特来斯。
艾得来丝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产品,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绸料。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富有变化。
特点
艾德来斯绸以生丝为原料,取其弹性好,拉力强,宣有光泽,着色性能好的优点,织成丝绸,轻薄而柔和。其最大特点为印染工艺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即在经纱上扎结染色,先按图案要求,于经纱上加以布局、配色、扎结,然后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此种染色,通过染液浸润,可使图案轮廓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各种颜色呈现出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的效果,这既增强国案的层次感,又形成纹样富有变化的特色。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维吾尔族妇女十分喜爱的丝绸料,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用色反差大,对比强烈。它常用翠绿、宝蓝、黄、青、桃红、紫红、桔、金黄、艳绿、黑、白等色;图案结构细腻、紧凑、严谨,色彩强烈、透明、逼真,再现了大自然中光和色的美感。
艾特莱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尤其适于夏装。布料一般幅宽仅40厘米。图案呈长条形,有的呈二房连,错落有致地排列;有的为三方连,交错排列。艾特莱丝绸色泽十分艳丽,与沙漠边缘单调的环境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热恋和追求。艾特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特莱斯、红艾特莱斯、黄艾特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特莱斯。各种绸的基色为一种,但又恰到好处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线图案、纹格,艳丽中不失端庄,飘逸中不是稳重。黑艾特莱斯制造历史最为悠久,在民间被称为“安集延艾特莱斯”。这种艾特莱斯多制作成中、老年妇女的服装。安集延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城市,历史上由于和田与中亚关系密切,曾有大批乌兹别克人到和田定居,和田称他们为安集延人。至今和田还有不少人在自己名字后边缀以“安江”(即安集延),表明自己是乌兹别克人的后裔。黑艾特莱丝绸为何称安集延艾特莱斯?有的说这种图案从乌兹别克斯坦传来,有的说是和田艾特莱丝绸经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工匠的改进,有的说和田的安集延人多穿这种衣服。红艾特莱丝绸,图案为红色,底色用黄色或白色。色彩鲜艳,富于青春气息,因此,深受姑娘和少妇的喜爱。黄艾特莱丝绸图案为黄色,在各种底色的衬托下庄重而典雅,显示一种富贵气息。这种艾特莱斯多制成中青年妇女的服装。还有一种为混合式,维吾尔族称买利奇满,把各种基色有规则地进行排列,或造成强烈对比,或呈现舒缓的变化。艾特莱斯除这四大类型外,最近几年又出现蓝艾特拉埃斯、绿艾特莱斯等。其中绿艾特莱丝绸多为学龄前儿童女装。这几种新品种尚不成系统,有的按其色彩的调配,分别归于上述四种类型。
艾特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采用工具图案的木锤、锯子、镰刀等,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独它尔琴等。其他还有栅栏、牛角等。各种图案具有强烈和田地方特色,是和田人民生活美在服装上的艺术反映。图案中瓜果、枝叶运用得较多,表现了和田是瓜果之乡这一特色。采用的热瓦甫琴、独它尔琴图案较普遍,显示了和田歌舞之乡的特色。另外,和田维吾尔族妇女喜爱的饰品也多有表现。有的图案较为直观,很容易辨认。有的图案则运用强烈艺术变形,辨认就不那么容易了。图案一般是从上至下按规则排列,如把花瓣、栅栏、独它尔琴,耳坠组合为一组,两侧再配以流苏等纹样。
艾得来丝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产品,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绸料。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富有变化。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古代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公元前二、三世纪和田的丝绸贸易就已兴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贸易更加繁荣,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南北朝时期一批过境商人,一次就运输丝绸4300多匹。大批的中国丝绸主要经丝绸之路南路运往中亚、中东直到地中海沿岸国家。"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不绝于时月"。和田在丝绸交易上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唐代和田地产的"施绸"多销往中原,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
8 和田十大特产之和田地毯介绍
地毯生产在和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田地毯属东方民族手工艺地毯体系,选用半粗羊毛纤维为原料,地毯式样繁多,图案别致,设计高雅,丰富多彩。其中尤以阿娜古?卡其曼、艾力肯待八大类受到国际客商喜爱。坐落在玉龙喀什河畔的和田地毯厂,年加工高档手工地毯3万多平方米,行销欧、亚、美、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和田地毯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承制的《天山颂》巨毯,长12.5米,宽4.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地毯,成为稀世珍品。
基本介绍
驰名中外的和田地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人们所垂青。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和田地毯不仅在国内驰名,而且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东方式地毯”,热销美、英、德、法、日本、意大利、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和田地毯是新疆地毯的代表作,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和田就有盛行地毯的记载,1959年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古精绝国故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地毯残片,经考证为东汉时期的物品。这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地毯实物。同时出土的一批怯卢文木简上已有“地毯”、“和田地毯”等字样。可见和田地毯的历史悠久。
关于和田地毯,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于阗国王命令一个最有名的织工在一个月内织出一条大地毯。织工为了如期交差,夜以继日地不停赶织。小女儿古兰见父亲如此劳累,就十分懂事地在一旁帮助父亲,终于将地毯如期织完。国王看到雍容华贵、美丽异常的地毯,十分高兴,决定重赏古兰父女两人。然而古兰父女没有接受国王的赏赐,而是请求国王免除与他们一样贫苦的村民三年的赋税,国王被他们的爱心所感动,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村民们对古兰父女俩充满感激之情,和父女俩学习织毯的技艺,并将他们织出的地毯以古兰的名字命名。从那以后,和田地区的地毯就被称为“古兰姆”。
关于和田地毯,在当地还流传着动人的故事。据说东汉时期,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畔有位叫阿克西凡的农民,他聪明勤奋,充分运用当地的棉花、羊毛特产,研究出用棉线做经线,用羊毛线做纬线织扣栽绒的办法织出地毯。同时,还用当地盛产的核桃皮、石榴花、沙枣皮等植物的果皮、茎、叶拌上铁锈发酵染色,使织出的地毯绚丽多彩。他的发明创造很快流传到和田、喀什等地,后来人们把阿克西凡称之为“地毯之父”。
9 和田十大特产之和田丝绸介绍
和田丝绸在丝绸之路上素有盛誉。和田地区现有成片桑田近3万亩,桑树超过6000万株,年产蚕茧3500吨;始建于1953年的和田丝绸厂,现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丝绸印染联合企业,年巢丝生产能力超过了2000绪、生丝生产能力达400吨以上,生产各类丝绸15个品种、70多个花色200多万米,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古代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公元前二、三世纪和田的丝绸贸易就已兴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贸易更加繁荣,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南北朝时期一批过境商人,一次就运输丝绸4300多匹。大批的中国丝绸主要经丝绸之路南路运往中亚、中东直到地中海沿岸国家。"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不绝于时月"。和田在丝绸交易上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唐代和田地产的"施绸"多销往中原,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
传说于阗(即今和田)原来没有蚕桑,当地人将丝绸视为珍宝。于阗为获得蚕桑之种,就派使者去索求,东国将蚕桑视为国家秘密不肯授予,严令关防,不准将蚕桑种子运出关防。于阗只好以隆重的礼节到东国求亲。东国答应了这个请求。于阗王派使者去迎娶王妃,临行,叮嘱使臣说"你要告诉东国的公主,于阗没有蚕桑,织不出丝绸。请她来时带些蚕桑种子来,以便将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使她将来有丝绸衣服穿。"公主听了使臣的话,将蚕桑种子放在帽絮之中。到了关防,关防的官吏仔细搜查了迎亲队伍,只是公主头上的帽子不敢搜查。于是就将蚕桑种子带来了于阗。 到了来年的阳春三月,开始种桑养蚕。王妃还刻石为记,不准杀害蚕子,要待蚕娥破蚕而出,才能治蚕抽丝。谁敢违背,神灵也不护佑。为纪念蚕桑传入于阗,还在初次养蚕之地修了一座鹿射僧伽蓝。和田丝绸发展随着蚕桑业的发展,和田的丝绸业发展迅速。1953年在和田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缫丝厂,1963缫丝与织绸厂合并,改称和田丝绸厂。目前,和田丝绸纺织业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和田"艾提莱斯"花绸
凡外地来和田的人,几乎都说和田维吾尔姑娘长得漂亮,细细的弯眉,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匀称的身材,再穿上"艾提莱斯"绸制作的连衣裙,越发显得婀娜多姿,风姿绰约。和田丝绸艾提莱斯是和田的特产。和田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丝绸之乡,蚕桑总产达到全自治区产量的70%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茧、生丝除部分外销 以外,基本都在本地织成艾提莱斯绸。历史上曾记载,公元10世纪于阗国王曾带大批和田织作的"胡锦"、"西锦"到中原进行商贸交易。在中原十分抢手。艾提来斯绸不仅为和田维吾尔族妇女所珍爱,而且整个新疆维吾尔族妇女都喜欢穿艾提来斯绸制成的衣服,即使在中亚几个国家特别是在乌兹别克斯坦也相当流行。
10 和田十大特产之和田维药介绍
和田维吾尔医药作为一个古老的、具有独特实践与理论的医药体系,与藏药、蒙药一样同属生物药、天然药范畴。这种在雪山、沙漠、草原、绿洲等复杂环境中成长的神奇的维药,不仅为生存在这个相当严峻乃至恶劣的环境中的人们赋予特别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使新疆和田与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罕萨、厄瓜多尔维列巴姆齐名,被列为世界著名的四大长寿区。
从古至今,维吾尔医药生生不息,乃至在中亚等地区声名远播,它不仅以其独特的理论为支撑,以宝地西域纯天然的物产为原料,更有为其独树一帜的疗效作保证。
海内外许多专家十分看好维吾尔医药在治疗风湿、肿瘤、心血管病、皮肤病、妇科、男性、糖尿病、白癜风等病症上的独特疗效。专家称,内地省份服用维药者极少,他们的耐药性小,使用维药疗效可能更好。
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古代维族祖先的医药学基本理论形成,认为整个自然界以至整个宇宙的基础是由火、气、水、土四要素的矛盾和组合而构成;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界中四要素的组合才得以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从公元前400多年前和田维药传承者哈孜巴义编著的《药书》开始,到《于阗医学文献》,奠定了和田维药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基础,公元8世纪,唐天宝年间,于阗(今为和田)古代维吾尔名医比吉赞巴希拉汗应聘入西藏,担任王室侍医,曾将自己所著《医学宝鉴》《伤寒解义》《尸体图览》《甘露宝鉴》等10余种医书译成藏文献给藏王,后来与他人合写《汉地脉诊妙法》《消肿神方》《放血铁莲》《穿刺巧术》《养身晶珠》等30 多部医药著作。这些维医药著作对后来的藏医名著《四部医典》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唐时代,古代维吾尔医药曾经兴盛一时,远传至西安和东南沿海口岸。扬州是当时的商业城市,西域的僧侣、商人也络绎不绝来到扬州。扬州高僧鉴真和尚为到日本去传教,因几次渡海失败,患眼疾失明,多方医治无效,后来请到西域维医给他做了手术后痊愈,重新起航去日本进行传教。由此可见,当时维医也有相当高的外科手术技术。
维吾尔医名医贾马力丁阿克萨依出生在和田墨玉县阿克萨依村,他以本村名命名的维医专著《阿克萨依》于1899年在印度勒克瑙城正式出版,同时作为印度首都德里的伊斯兰医学院正式教材用到1929年。该书包括:维医基础理论、各科疾病及其治疗、药物及方剂等,是一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医药名著。
元朝时期和田维吾尔名医毛拉阿日甫(1556~1662年)著《DasturulIlaj》(医疗指南)对中亚及阿拉伯国家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明、清朝代,更是和田快速发展的时期,成就了一批象维医学家太吉力(1848~1927年),和田皮山的马苏阿吉,和田的吐尔迪阿吉等著名维医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维吾尔医药学获得了新生。特别是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田维药得到中央政策的重视,在和国建立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维吾尔医院和维吾尔医药专科学院,给有名望、真才实学的维医人员被授予相应的职称,鼓励他们带徒弟,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已故和田维医医院吐迪买买提医师编著的《维医治疗手册》及已故吐迪阿吉维医主任医师的《维医处方集》成为了新派维药的倡导者。
至今的和田,是中国维药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中国维药专家学术研究的中心地带,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药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民族走向世界的一个典范。
以下为和田十大特产详细介绍。
1 和田十大特产之烤鸡蛋介绍
烤鸡蛋属于烤箱/微波炉食谱,主要原料是鸡蛋,口味是鲜香,工艺是烤,制作难度属于高级。鸡蛋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具有养心安神,补血,滋阴润燥等功效。
烤鸡蛋,是和田巴扎上所特有的。防在撒了灰的碳火上慢慢的烤,不停的翻动,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否则鸡蛋会0,弄的蛋黄四溅。这样烤出来的鸡蛋蛋清细腻、爽口,蛋黄有一股淡淡的焦香,是一种能记住一辈子的味道。
做法
操作步骤是:先将鸡蛋水煮、剥皮(需掌握火候,不然就煮熟了.)。如果煮久了,就会把鸡蛋煮熟,烤鸡蛋就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滋味;如果时间太短,表皮硬度不够,那么鸡蛋又会被烤烂。按照经验,煮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四分钟左右,让蛋黄还处于稠状是最好的。
原料
加入调料腌制(配料为盐、味精、花椒皮、大料等)。
鸡蛋与配料按重量比例为:每500克剥皮鸡蛋加入盐8-25克、味精1-2克、花椒皮1-2克、大料0.5-1克);
接着将鸡蛋放入陶瓷、搪瓷或不锈钢烤盘内,放入电烤箱中,一次升温到200℃-260℃,烤4-5分钟,然后自然降温,温度降到100℃后,再升温到150℃-220℃,烤45-60分钟,即完成全部工序。
2 和田十大特产之羊肚子烤肉介绍
羊肚子烤肉是沙漠深处的牧民发明的一种高营养、高热量的食品。具体做法是:先把羊宰了,然后把羊肚子拿出来洗干净。再把切好的碎羊肉拌上调料(盐和孜然)塞进羊肚子里面,然后用羊肠子把羊肚子的口捆绑好,然后将羊肚子埋在火灰里烤,大约烤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可以食用了。
大漠美食——肚子烤肉
因为达里亚博依是从于田出发纵伸到沙漠深处256公里的小乡,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从而被人们称为“世外桃源”。这里有两种食品,被来过这片地方的探险者、学者、画家、摄影家们称为“大漠美食”,一种是“库麦其”(沙烤大饼);一种就是羊肚子烤肉。“库麦其”能吃到的机会多,但吃一次羊肚子烤肉实在是难得。我很幸运在偶然的机会吃了一次,让我至今难忘。
有人说,这里有许多外界闻所未闻的故事。所以,这个地方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年冬天,我们与这个乡的党委书记王宗礼一同前往,感受到了这里纯朴的民风,并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羊肚子烤肉
那是一个无风的下午,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才从于田县城出发。听王宗礼说,在县城温度零下七八度时,达里亚博依平均都是零下十七八度,有时零下二十多度。有很多人都受不了那样的寒冷,去之前把压了几年箱底的大棉袄穿上,坐上能走沙漠路的大车出发了。
一路颠簸,到天黑才走了一小半路,在一个叫奎克基格旦的地方歇息了。这儿是往来客人的驿站,进出达里亚博依的人大都在这里歇息。夏季人多时,有的人就露宿野外。而我们正赶上天寒地冻,就挤在这户人家里,一进门看到的是满屋的被子。
第二天中午才到达乡政府,200多公里的路程,有一种人困马乏的感觉。王宗礼说,一路辛苦,给我们宰一只羊,并且让我们吃这里最有特色的羊肚子烤肉。
给我们做羊肚子烤肉的师傅叫阿孜买提,已经50岁,是当地最有名的“卡沙甫”(宰夫)和“阿西拜子”(厨师),会做好几种饭菜,最拿手的是羊肚子烤肉。
做羊肚子烤肉不能用太老的羊肉,他首先挑了一只一岁的小羊,一边宰羊一边吩咐妻子烧水、把火塘子的沙子烧烫。
羊肚子烤肉
阿孜买提宰羊的动作十分娴熟,大约10分钟就把羊皮剥完了。这些动作让我想到了一句成语叫疱丁解牛,真是游刃有余。将羊杂碎取出之后,用较快的速度将羊肚子里的杂物倒掉,温水洗过几遍后,便用清水继续漂洗。
阿孜买提将羊腿上的肉取下,切成肉丁。切肉的时候,要略带一些羊油,没有油烤出来的肉就没有味。将所有切好的肉盛放在一个木盆中,然后拌洒佐料,里面放有孜然、皮牙子、辣椒面,再洒上已经溶在罐里的咸盐水,拌匀后准备往羊肚子里装。
用手不停地挤捏漂洗干净的羊肚子,直到不滴水才将一头扎住,往里面装肉丁。把两条羊腿的肉都装进去,然后封住口,扎紧,再放入火塘烧得发烫的沙子中,烤熟后便可以食用。
3 和田十大特产之新疆地毯介绍
新疆是世界地毯的发祥地,新疆地毯素以历史悠久、技艺高超而驰名于世,是新疆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乡,新疆地毯亦称东方地毯,无论式样、图案和色彩均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向以原料上乘、质地细密、绒头密集、毯面薄平、工艺考究,图案别致,织工精良,配色美观,经久耐用,图案繁谨而著称。新疆地毯品种繁多,花色斑驳烂漫,主要有艾的亚鲁式、伊朗式、恰奇玛式、阿拉尔式等,大都花纹对称、整齐,线条粗犷,对比色彩强烈。就用途而分,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新疆地毯还是精美的艺术品,为不少艺术收藏家们所收藏。至今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拉伯特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纺织品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都收藏着新疆羊毛地毯或丝毯,作为珍品供人欣赏。
新疆地毯或悬挂于厅堂之壁,或展铺于室内走廊,毯面光泽平滑,毯板挺实柔和,美观大方,色调鲜丽,是理想的家庭、宾馆陈设的高级用品。新疆地毯质地精良,除了采用手工打结、编织,图面织工精致细密(先后经过十数道复杂的工序)之外,还得力于用来织毯的羊毛质地优良。新疆地毯原料采用著名的半粗毛与和田羊羊毛。这种羊毛粗而不粘,坚韧而富于弹性,具有耐拉、耐压、光泽好、强度大的优点。
工艺:
系采用羊毛为原料,羊为当地的优良异质半粗毛羊品种,毛质纤维粗,宜织造,光泽如丝,染色鲜艳,色彩固着力强,长久不变,羊毛强力大,富有弹性,将羊毛捻成毛纱,以"Z"向加捻(即反手),再染色,然后根据需要将毛纱合股,分别用做经线,地纬、绒纬(俗称绒头);最后织毯时将一组经线与上下交织成平纹式的基础组织,再将经过染色的绒头按一定程序栓结于基础组织的经线上,以此显示出地毯的不同色彩与图案、纹样。在图案设计上,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与宗教艺术精华,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图案端庄典雅,有强烈的装饰性。
4 和田十大特产之于田沙漠玫瑰介绍
于田沙漠玫瑰庄园位于县城南端阿热勒乡七仙女村,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距县城4.5公里。发源于昆仑冰峰峡谷的克里亚河沿庄园由南向北贯穿全境。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暧温带内陆干旱性沙漠气候,为玫瑰庄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条件。
玫瑰庄园占地2.2万亩,生养着千年纯朴的农民。玫瑰花属蔷薇科,落叶灌木,茎密生锐刺,夏季开花,颜色为红、紫、白等色,花可提取芳香油、高级香料。近年来,于田把它作为一项生态观赏产业来开发,邀请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目前玫瑰庄园已初具规模,已开发出地产玫瑰花茶,该茶具理气活血等保健功效,其它课题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届时玫瑰花系列品牌的提炼、包装、打造,将把玫瑰庄园内涵推上一个新的文化层次。
初夏时节正是赏花的大好时节,玫瑰庄园百花竞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一派婀娜多姿景象,如诗如画,醉人心脾。村民三五成群,细心采摘,孩童嬉戏,鲜花掩映,煞是好看。置身其间,可以释放紧张,消融松弛,感受大自然的奇趣,领略当地民情世故,饱览花之海洋秀丽风光。
5 和田十大特产之策勒红枣介绍
“策勒”,维吾尔语即红枣的意思,策勒县曾经有过大规模种植红枣的悠久历史,后因历史的原因,策勒县的红枣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毁损,曾经的“红枣古城”因为资源的毁损,红枣种植业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
但是因为策勒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优势以及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条件,再加上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红枣种植实践经验,策勒县的红枣种植规模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林业事业的投入,策勒县紧紧把握政策和机遇,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大规模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使策勒县的红枣种植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策勒县的红枣主要分布在山下平原四乡镇,截止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 4171亩,108175株,结果面积570亩,9552株,2002年年产干红枣46吨。在今年,策勒县利用红枣改造低效毛渠桑172.8公里,新植红枣43801株。
策勒红枣品种除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民间引种,而形成的商品性状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种外,还有园艺工作者从兄弟市引进的适宜本地立地条件,且表现性状优良的品种,如:雪枣、鸡心枣、灰枣、金丝小枣等,目前正准备引进繁育哈密大枣。策勒红枣成熟期在每年 9月中旬至10月份。策勒红枣 具有果实色浓、肉厚、皮薄、核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 ,并且具有舒经活血、安神补脑的功效。 策勒红枣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和维生素B,同时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6种氨基酸。果实平均含糖量为37%,最高可达42%,干物质含量高。用民间普通的晾晒方法晾晒,2.5 Kg 鲜枣可晒制 1Kg 干枣 , 枣干而不瘪,色泽鲜亮,甘甜爽口,风味独特。除制干、鲜食外,加工成饮料、枣泥、枣茶、焦枣、蜜枣、罐头等系列食品及医药保健品亦独具特色,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抗病健身之功效。
策勒红枣1
因为策勒县具备种植红枣的立地条件和种质资源优势,而且策勒红枣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一直是市场的紧俏商品,商品价值也很高。为此,策勒县将红枣种植业定为全县四大特色果品种植业之一大力发展,计划在“十五”期间,新发展红枣 5000亩,使全县的红枣种植面积到2005年达到6300亩。在发展红枣种植业方面,主要通过建园式发展红枣基地、毛渠桑改造红枣、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增加红枣种植面积等途径做大、做强红枣种植业,还可以利用红枣抗旱、耐风沙的生物学特性,把红枣作为一种治沙树种,将防沙治沙、沙产业开发同发展特色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
6 和田十大特产之新疆石榴介绍
石榴是水果中的上品,营养丰富,风味清凉、甜美。据史书记载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树种。石榴花灿若云霞,其果外形独特。新疆石榴的主要产地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果皮薄,籽粒大,味甜多汁,品质优良(按味道可分为“酸石榴”和“甜石榴”两种,按籽儿的颜色又可分为“红籽儿石榴”和“白籽儿石榴”)。石榴除食用外,还可入药。
在新疆分布情况介绍
新疆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石榴栽培。新疆石榴主要产于南疆的喀什、和田等地,其中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疏附县伯什克拉木乡和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的种植历史长,面积大,产量高。和田县罕艾日克乡农民伽玛阿訇的地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株200多年生的石榴,占地约0.1亩,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新疆石榴
形态、特征的介绍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高达 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尊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的基部有明显的膨大(开花时就能看出来),只有次花会结果。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尊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9-10月果熟。石榴栽培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
功效作用的介绍
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止泻止血。
石榴富含非常有效的抗癌物质,对前列腺癌的效果尤其明显;石榴中的抗氧化物能减少导致发炎的白细胞的含量,阻碍酵素侵蚀软骨,是维持关节完整与功能的有效营养补充品。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梨要高1-2倍,并含丰富的糖、酸、磷、钙、铁等营养成分,有帮助消化的功效,很适于老人和儿童食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佳果。石榴性清凉,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治痢之功效,可治久泻、脱肛、带下、中耳炎、创伤性出血等症。石榴籽粒多汁,是加工榨汁制作清凉饮料的上等原料;叶子可制石榴茶,能润燥解渴,如用以洗眼,还可明目,消除眼疾。
7 和田十大特产之艾得来丝绸介绍
新疆的艾德来斯绸按传统的名目可分为四大类,即黑艾特来斯、红艾将来斯、黄艾特来斯、莎车式艾特来斯。
艾得来丝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产品,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绸料。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富有变化。
特点
艾德来斯绸以生丝为原料,取其弹性好,拉力强,宣有光泽,着色性能好的优点,织成丝绸,轻薄而柔和。其最大特点为印染工艺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即在经纱上扎结染色,先按图案要求,于经纱上加以布局、配色、扎结,然后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此种染色,通过染液浸润,可使图案轮廓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各种颜色呈现出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的效果,这既增强国案的层次感,又形成纹样富有变化的特色。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维吾尔族妇女十分喜爱的丝绸料,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用色反差大,对比强烈。它常用翠绿、宝蓝、黄、青、桃红、紫红、桔、金黄、艳绿、黑、白等色;图案结构细腻、紧凑、严谨,色彩强烈、透明、逼真,再现了大自然中光和色的美感。
艾特莱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尤其适于夏装。布料一般幅宽仅40厘米。图案呈长条形,有的呈二房连,错落有致地排列;有的为三方连,交错排列。艾特莱丝绸色泽十分艳丽,与沙漠边缘单调的环境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热恋和追求。艾特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特莱斯、红艾特莱斯、黄艾特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特莱斯。各种绸的基色为一种,但又恰到好处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线图案、纹格,艳丽中不失端庄,飘逸中不是稳重。黑艾特莱斯制造历史最为悠久,在民间被称为“安集延艾特莱斯”。这种艾特莱斯多制作成中、老年妇女的服装。安集延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城市,历史上由于和田与中亚关系密切,曾有大批乌兹别克人到和田定居,和田称他们为安集延人。至今和田还有不少人在自己名字后边缀以“安江”(即安集延),表明自己是乌兹别克人的后裔。黑艾特莱丝绸为何称安集延艾特莱斯?有的说这种图案从乌兹别克斯坦传来,有的说是和田艾特莱丝绸经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工匠的改进,有的说和田的安集延人多穿这种衣服。红艾特莱丝绸,图案为红色,底色用黄色或白色。色彩鲜艳,富于青春气息,因此,深受姑娘和少妇的喜爱。黄艾特莱丝绸图案为黄色,在各种底色的衬托下庄重而典雅,显示一种富贵气息。这种艾特莱斯多制成中青年妇女的服装。还有一种为混合式,维吾尔族称买利奇满,把各种基色有规则地进行排列,或造成强烈对比,或呈现舒缓的变化。艾特莱斯除这四大类型外,最近几年又出现蓝艾特拉埃斯、绿艾特莱斯等。其中绿艾特莱丝绸多为学龄前儿童女装。这几种新品种尚不成系统,有的按其色彩的调配,分别归于上述四种类型。
艾特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采用工具图案的木锤、锯子、镰刀等,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独它尔琴等。其他还有栅栏、牛角等。各种图案具有强烈和田地方特色,是和田人民生活美在服装上的艺术反映。图案中瓜果、枝叶运用得较多,表现了和田是瓜果之乡这一特色。采用的热瓦甫琴、独它尔琴图案较普遍,显示了和田歌舞之乡的特色。另外,和田维吾尔族妇女喜爱的饰品也多有表现。有的图案较为直观,很容易辨认。有的图案则运用强烈艺术变形,辨认就不那么容易了。图案一般是从上至下按规则排列,如把花瓣、栅栏、独它尔琴,耳坠组合为一组,两侧再配以流苏等纹样。
艾得来丝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产品,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绸料。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单富有变化。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古代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公元前二、三世纪和田的丝绸贸易就已兴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贸易更加繁荣,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南北朝时期一批过境商人,一次就运输丝绸4300多匹。大批的中国丝绸主要经丝绸之路南路运往中亚、中东直到地中海沿岸国家。"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不绝于时月"。和田在丝绸交易上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唐代和田地产的"施绸"多销往中原,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
8 和田十大特产之和田地毯介绍
地毯生产在和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田地毯属东方民族手工艺地毯体系,选用半粗羊毛纤维为原料,地毯式样繁多,图案别致,设计高雅,丰富多彩。其中尤以阿娜古?卡其曼、艾力肯待八大类受到国际客商喜爱。坐落在玉龙喀什河畔的和田地毯厂,年加工高档手工地毯3万多平方米,行销欧、亚、美、澳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和田地毯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承制的《天山颂》巨毯,长12.5米,宽4.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地毯,成为稀世珍品。
基本介绍
驰名中外的和田地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人们所垂青。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和田地毯不仅在国内驰名,而且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东方式地毯”,热销美、英、德、法、日本、意大利、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和田地毯是新疆地毯的代表作,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和田就有盛行地毯的记载,1959年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古精绝国故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地毯残片,经考证为东汉时期的物品。这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地毯实物。同时出土的一批怯卢文木简上已有“地毯”、“和田地毯”等字样。可见和田地毯的历史悠久。
关于和田地毯,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于阗国王命令一个最有名的织工在一个月内织出一条大地毯。织工为了如期交差,夜以继日地不停赶织。小女儿古兰见父亲如此劳累,就十分懂事地在一旁帮助父亲,终于将地毯如期织完。国王看到雍容华贵、美丽异常的地毯,十分高兴,决定重赏古兰父女两人。然而古兰父女没有接受国王的赏赐,而是请求国王免除与他们一样贫苦的村民三年的赋税,国王被他们的爱心所感动,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村民们对古兰父女俩充满感激之情,和父女俩学习织毯的技艺,并将他们织出的地毯以古兰的名字命名。从那以后,和田地区的地毯就被称为“古兰姆”。
关于和田地毯,在当地还流传着动人的故事。据说东汉时期,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畔有位叫阿克西凡的农民,他聪明勤奋,充分运用当地的棉花、羊毛特产,研究出用棉线做经线,用羊毛线做纬线织扣栽绒的办法织出地毯。同时,还用当地盛产的核桃皮、石榴花、沙枣皮等植物的果皮、茎、叶拌上铁锈发酵染色,使织出的地毯绚丽多彩。他的发明创造很快流传到和田、喀什等地,后来人们把阿克西凡称之为“地毯之父”。
9 和田十大特产之和田丝绸介绍
和田丝绸在丝绸之路上素有盛誉。和田地区现有成片桑田近3万亩,桑树超过6000万株,年产蚕茧3500吨;始建于1953年的和田丝绸厂,现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丝绸印染联合企业,年巢丝生产能力超过了2000绪、生丝生产能力达400吨以上,生产各类丝绸15个品种、70多个花色200多万米,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古代和田,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公元前二、三世纪和田的丝绸贸易就已兴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贸易更加繁荣,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南北朝时期一批过境商人,一次就运输丝绸4300多匹。大批的中国丝绸主要经丝绸之路南路运往中亚、中东直到地中海沿岸国家。"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不绝于时月"。和田在丝绸交易上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唐代和田地产的"施绸"多销往中原,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
传说于阗(即今和田)原来没有蚕桑,当地人将丝绸视为珍宝。于阗为获得蚕桑之种,就派使者去索求,东国将蚕桑视为国家秘密不肯授予,严令关防,不准将蚕桑种子运出关防。于阗只好以隆重的礼节到东国求亲。东国答应了这个请求。于阗王派使者去迎娶王妃,临行,叮嘱使臣说"你要告诉东国的公主,于阗没有蚕桑,织不出丝绸。请她来时带些蚕桑种子来,以便将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使她将来有丝绸衣服穿。"公主听了使臣的话,将蚕桑种子放在帽絮之中。到了关防,关防的官吏仔细搜查了迎亲队伍,只是公主头上的帽子不敢搜查。于是就将蚕桑种子带来了于阗。 到了来年的阳春三月,开始种桑养蚕。王妃还刻石为记,不准杀害蚕子,要待蚕娥破蚕而出,才能治蚕抽丝。谁敢违背,神灵也不护佑。为纪念蚕桑传入于阗,还在初次养蚕之地修了一座鹿射僧伽蓝。和田丝绸发展随着蚕桑业的发展,和田的丝绸业发展迅速。1953年在和田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缫丝厂,1963缫丝与织绸厂合并,改称和田丝绸厂。目前,和田丝绸纺织业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和田"艾提莱斯"花绸
凡外地来和田的人,几乎都说和田维吾尔姑娘长得漂亮,细细的弯眉,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匀称的身材,再穿上"艾提莱斯"绸制作的连衣裙,越发显得婀娜多姿,风姿绰约。和田丝绸艾提莱斯是和田的特产。和田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丝绸之乡,蚕桑总产达到全自治区产量的70%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茧、生丝除部分外销 以外,基本都在本地织成艾提莱斯绸。历史上曾记载,公元10世纪于阗国王曾带大批和田织作的"胡锦"、"西锦"到中原进行商贸交易。在中原十分抢手。艾提来斯绸不仅为和田维吾尔族妇女所珍爱,而且整个新疆维吾尔族妇女都喜欢穿艾提来斯绸制成的衣服,即使在中亚几个国家特别是在乌兹别克斯坦也相当流行。
10 和田十大特产之和田维药介绍
和田维吾尔医药作为一个古老的、具有独特实践与理论的医药体系,与藏药、蒙药一样同属生物药、天然药范畴。这种在雪山、沙漠、草原、绿洲等复杂环境中成长的神奇的维药,不仅为生存在这个相当严峻乃至恶劣的环境中的人们赋予特别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使新疆和田与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罕萨、厄瓜多尔维列巴姆齐名,被列为世界著名的四大长寿区。
从古至今,维吾尔医药生生不息,乃至在中亚等地区声名远播,它不仅以其独特的理论为支撑,以宝地西域纯天然的物产为原料,更有为其独树一帜的疗效作保证。
海内外许多专家十分看好维吾尔医药在治疗风湿、肿瘤、心血管病、皮肤病、妇科、男性、糖尿病、白癜风等病症上的独特疗效。专家称,内地省份服用维药者极少,他们的耐药性小,使用维药疗效可能更好。
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古代维族祖先的医药学基本理论形成,认为整个自然界以至整个宇宙的基础是由火、气、水、土四要素的矛盾和组合而构成;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界中四要素的组合才得以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从公元前400多年前和田维药传承者哈孜巴义编著的《药书》开始,到《于阗医学文献》,奠定了和田维药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基础,公元8世纪,唐天宝年间,于阗(今为和田)古代维吾尔名医比吉赞巴希拉汗应聘入西藏,担任王室侍医,曾将自己所著《医学宝鉴》《伤寒解义》《尸体图览》《甘露宝鉴》等10余种医书译成藏文献给藏王,后来与他人合写《汉地脉诊妙法》《消肿神方》《放血铁莲》《穿刺巧术》《养身晶珠》等30 多部医药著作。这些维医药著作对后来的藏医名著《四部医典》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唐时代,古代维吾尔医药曾经兴盛一时,远传至西安和东南沿海口岸。扬州是当时的商业城市,西域的僧侣、商人也络绎不绝来到扬州。扬州高僧鉴真和尚为到日本去传教,因几次渡海失败,患眼疾失明,多方医治无效,后来请到西域维医给他做了手术后痊愈,重新起航去日本进行传教。由此可见,当时维医也有相当高的外科手术技术。
维吾尔医名医贾马力丁阿克萨依出生在和田墨玉县阿克萨依村,他以本村名命名的维医专著《阿克萨依》于1899年在印度勒克瑙城正式出版,同时作为印度首都德里的伊斯兰医学院正式教材用到1929年。该书包括:维医基础理论、各科疾病及其治疗、药物及方剂等,是一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医药名著。
元朝时期和田维吾尔名医毛拉阿日甫(1556~1662年)著《DasturulIlaj》(医疗指南)对中亚及阿拉伯国家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明、清朝代,更是和田快速发展的时期,成就了一批象维医学家太吉力(1848~1927年),和田皮山的马苏阿吉,和田的吐尔迪阿吉等著名维医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维吾尔医药学获得了新生。特别是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田维药得到中央政策的重视,在和国建立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维吾尔医院和维吾尔医药专科学院,给有名望、真才实学的维医人员被授予相应的职称,鼓励他们带徒弟,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已故和田维医医院吐迪买买提医师编著的《维医治疗手册》及已故吐迪阿吉维医主任医师的《维医处方集》成为了新派维药的倡导者。
至今的和田,是中国维药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中国维药专家学术研究的中心地带,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药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民族走向世界的一个典范。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