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9-23 23:17:0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随着一些社会名流身患抑郁症的新闻事件被报道,人们逐渐正视抑郁症带来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疾病。

      接受干预和治疗者仅10%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瞿伟,接触抑郁症患者已逾20年。她告诉记者,2009年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一篇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瞿伟说,数据显示,我国的抑郁症识别率仅为21%,远低于世界平均的55.65%,接受干预和治疗者仅10%。这意味着,近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

      抑郁症呈低龄化趋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表示,如今,抑郁症呈现低龄化趋势。低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影响。

       初中生小敏(化名)是名抑郁症患者。她说:“爸爸妈妈总告诉我,同学之间的竞争会影响我以后升学。我现在每天到学校都会心烦,觉得同学们是敌人,一句话都不想和他们说。”

      克服“病耻感”

      尽管抑郁症被形容为“精神上的感冒”,但与到医院看感冒相比,患者走进精神疾病相关科室就诊,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患者及其家属的“病耻感”,是阻碍患者治疗的一大“绊脚石”。瞿伟说,要消除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鼓励患者主动就医,首先要全社会正视抑郁症,提高公众对此疾病的认知。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持续的睡眠改变、疲劳感、注意力严重无法集中、完全无法产生愉悦感等,应考虑寻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抑郁症治疗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第三代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诞生,开启了抑郁症治疗的新篇章。但是,目前一线抗抑郁药物的治愈率仅为30%,患者容易中断药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员对患者越能理解和关心,患者症状就越能改善。否则,即使暂时好转,也难以维持疗效的稳定。此外,电休克治疗、迷走神经刺激及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也是抑郁症治疗方式之一。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