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9-04 21:39:0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8月30日,昌平区凤凰岭某培训机构的“全国卷班”上,老师正在上课,黑板上写着距离高考的天数。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随着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一些家在北京的非京籍考生们不得不回老家备战高考。但新京报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北京一些大型培训机构开办了针对外地学生的“全国卷”高考复习班,也称“新课标”班,一些非京籍高考生选择在京备考。

      记者了解到,培训机构的全国卷班学费均在一年7万元以上。不少家长表示,“异地就读”的模式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费用较高,就算选择也是无奈。

      有专家认为,“异地就读”的模式是否能推广要看市场需求。就算推广,也可能存在师资缺乏、教育模式过于应试等问题。

      ■ 现象

      培训机构

      因非京籍考生多 设全国卷班

      北京一家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赵老师介绍,2012年该校就开始设置全国卷班,“当时主要考虑北京的外地学生比较多,很多人上到高二或高中一开始就回到原籍就读。所以学校就想,可以让非京籍考生在北京完成高三课程,只要回家参加高考就行。”

      课程没当地高中紧凑 主要讲答题技巧

      与普通高中的高三班相比,“全国卷班”的班级规模设置更小。

      在一所培训机构,共有9个新课标班。负责管理的苏老师介绍,每班招生不超过28人,其中约20%为家在北京的外地学生。

      “小班教学管理更加细化,老师讲的时候针对性更强,学生受关注程度更高。”赵老师介绍。

      此外,“全国卷班”的课程设置也不像普通高中一样紧凑。在全国卷班就读的河北籍考生孟婷婷告诉记者,老家的高中每天十多节课程,而在这里,除了早读和晚自习外,每天只有四节大课。

      该培训机构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培训学校和当地中学主要在于授课的重点不同,培训班主要讲解答题技巧方法和规律,普通高中更注重对课本的学习。

      教材自编 老师需有高三带班经验

      记者了解到,全国卷班的老师,一部分是培训机构自己培养的,还有一部分招聘于地方公办学校。

      赵老师就是从公办学校走出来的,她告诉记者,社会招聘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首先是经验上必须带过三届完整的高三班,有十年以上教龄,且高考成绩突出,“一般是一些高考大省的老师,我们的数学老师就是从山东的公办高中招来的。”

      “此外,普通话也要比较标准;由于工作强度比较大,教师的年龄也不能太大。目前我们有文理两套老师,共12人。”赵老师说。

      教材方面,培训机构一般自己编制。孟婷婷的英语教材是厚厚的一本白色的书,像平时打印的材料。

      杨老师说,教材会把题和知识点分开,选择真题和模拟题帮助学生练习消化。“一本教材有1000多页,共分成2册。”

      ■ 声音

      家长

      学费较贵 选择也是无奈

      8月30日下午4点,在昌平区凤凰岭山脚下某学校的全国卷班里,约20个学生有的抬头听老师讲解,有的低头在书本上做些笔记,黑板上写着“距高考280天”。

      湖北籍高三学生文珊在这个班上就读,她的同学们来自湖北、山西、河北等多个地区,其中一部分人的家就在北京。但由于父母没有取得北京户口,这些孩子只能回老家的高中上学,为高考做准备。

      回老家“第一年完全是哭过来的”

      文珊的老家是湖北黄冈,父亲早年就来到北京开公司,现在家在大兴。“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北京读的,因为不能在北京高考,初三下半年,我回了黄冈。”

      回到黄冈后,文珊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平时走读上学。“刚开始学习还行,中考在班里考前10名,到了高一高二就一直在20到30名左右徘徊。”文珊回忆起在老家的学习情况。

      成绩下降得厉害,文珊认为,这与老家中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很大关系,“老师讲课比较赶,不会顾及每位学生”,加上离父母较远,学校伙食又不太习惯,“第一年完全是哭过来的。”

      班上的另一名学生孟婷婷,家在北京市西城区,父母都在企业工作。她的老家在河北香河,距离北京60多公里。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北京读的,初中班有28个人,十多个是外地学生,中考前大多数都回老家读书。”孟婷婷称,回家之后自己也不太适应当地学校环境。

      家长称教学质量有保证才会选择

      昨日,新京报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非京籍家长,大多数表示未听说过这种“异地就读”的模式。多数家长称,如果教学质量有保证,可能也会考虑让孩子在京读高三。不过家长们也表示,超过7万一年的学费太高了。

      一位在北京打拼了近十年的家长说,等孩子高三时也考虑上全国卷班,但主要是没有其他选择,“老家已经没有亲戚了,孩子回去读书都没人照顾”。另一位非京籍家长则表示,学费有点贵,可以作为备选方案考虑。

      ■ 专家观点

      “应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异地就读”的模式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这些机构的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师资、教学场地如何配备等。

      另一位专家则担心,这种针对高考的应试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很多地方高三的课程也比较紧张,但是除了教学方面,学生还应该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而这些是培训机构不能提供的。”

      该专家还指出,这种模式不是特别符合高中学籍管理。他解释,这些学生离开老家的高中来北京上高三,之前的学籍是否能保留,有一定风险,如果没有学籍,考生只能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

      不过储朝晖表示,出现这样的模式,也反映了孩子有这种上学需要,是否适合以及能不能推广,要看具体需求的情况,如果需求扩大应该满足。

      据了解,已有培训机构认为,未来这部分需求的考生可能会增加,机构已经专门在做关于全国高考卷的研究。

      不过,一位全国卷班的老师表示,如果要推广,学校目前师资较为缺乏,有限的教师还需要负责其他班型的授课。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