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7-29 15:07:0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44岁的马建华和李荣福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街道办事处会兴村村民,孪生兄弟。同村34年,同班两年,同桌一年,两人一直不知道他们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同一户村民家里,而且是双胞胎。

    对话背景

    1972年,因为家境困难,刚出生3个月的一对绍兴双胞胎被辗转送到河南三门峡。两户收养的人家,一户姓马,一户姓李。直到10年前,他们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孪生兄弟。为了顾及养父母的感受,他们承受了近10年的心理煎熬,近年来才开始了寻亲之路。

    44年后,这对双胞胎兄弟终于踏上回家的路。然而,父母早已抱憾离世,6个兄妹承担了父母的寻亲意愿。

    7月24日,8兄妹骨肉故乡团聚的幸福,扫去离散的悲伤,撕裂的亲情得到重新愈合。昨日,两兄弟接受华商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两人的相认历程和寻亲之路。

    谈相聚

    一家人抱成一团泣不成声

    “这一聚了却我们这一生最大心愿”

    华商报:首先祝贺你们一家人终于大团聚。

    马建华:谢谢。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我们出生的地方,和家人团聚。24日上午8时许,我们一家三口和弟弟李荣福一家四口,如约到达绍兴火车站。早已等候接站的二哥李建新一眼就认出我们。一家人抱成一团,顿时泣不成声。44年了,我们终于回来了。

    华商报:亲人们相聚的场面一定很激动吧!

    马建华:这一聚,了却了我们这一生最大的心愿,要是生身父母健在就更圆满了。当我们被亲友们带到小区门口时,气球拱门上“欢迎弟弟、弟妹回家”的条幅格外醒目,街坊邻居有100多人赶来祝福。场面太宏大了,现场的亲友加街坊邻居,总共有100多人。

    当我和弟弟李荣福出现在大家面前时,邻居们发出了阵阵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大哥大姐一个劲地抹眼泪,说“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终于可以给爸妈一个交代了”。

    谈抱养

    膝下无子结伴去领养

    双方家长不让俩孩子一起玩

    华商报:你们怎么会被同一个村的两个家庭抱养?

    马建华:关于我们被抱养的事,我是听弟弟李荣福的养父讲的。李叔叔说,44年前,他有四个闺女,我的养父有一个闺女,两家都想有个儿子,就结伴去上海领养孩子。结果到了上海,两人没有领养成功。

    听人说,浙江绍兴有一户人家已经生了五个子女,刚刚生了一对双胞胎,因为无力抚养,决定送给别人。闻讯后,李叔叔和养父连夜赶往绍兴,找到了我的生父家。生父生母一番询问,获悉我的养父在被服厂上班,李叔叔在农药厂上班,经济条件都还不错,这才答应将我和弟弟交给他们收养。

    华商报:也就是说,你们的身世,从一开始,你们的养父母是知道的。

    马建华:是的,虽然我家和弟弟李荣福家直线距离不到500米,但两家人平时来往很少,父母也不让我和李荣福玩。

    李荣福:我们家也一样,父母说马建华很淘气,不让我和他玩。因此,小时候,我和哥哥彼此都知道村上有对方这样一个人,但很少来往。

    谈交往

    两人长得像老师让坐同桌

    兄弟俩为一起玩要用暗号

    华商报:你们兄弟俩什么时候开始相识交往的?

    李荣福:我们是初二正式认识的,同桌有一年时间。那一年,因为我留级,和哥哥马建华分在一个班。老师看我们俩身高差不多,长得也像,就说你们坐同桌吧。

    华商报:老师都发现你们长得像,你们就没有特殊的感觉吗?同学和村民有没有对此产生好奇?

    马建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都很单纯,同学和村民只是觉得我们长得像,但他们知道我姓马,弟弟姓李,没人对此过多追问。由于我们还小,彼此也没有感受到特殊的(心灵)感应。

    华商报:你们是同桌这件事,双方父母知道吗?

    李荣福:我们一直瞒着他们。同桌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父母仍然不让我们一起玩。私下里,我们依旧一起玩耍、一起打闹、一起谈论心事。在同学眼里,我们是最好的哥们,是“兄弟”。后来,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竟然只差最后一位。

    马建华:为了一起玩,我们经常提前约定好时间和地点,怕被父母发现,还多次使用口哨、暗号等方式碰头。

    谈相认

    “我们对养父母只有感恩,

    不会有任何抱怨

    华商报:你们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身世的?

    马建华:真相缘于家庭变故。我的养父母和姐姐先后去世,一下失去三位亲人,我的身心遭受重创,整天萎靡不振,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李叔叔了解我的状况后,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来到我家对我说,不要太难过,这个世界上你还有亲人,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这时我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华商报:你们什么时候相认的,为什么近几年才开始寻亲?

    马建华:大约是2006年相认的,已经10年了。

    华商报:10年?这中间要承受多大的煎熬,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马建华:主要是考虑弟弟李荣福的养父母。老人将我们带大不容易,我们不能为了圆自己的梦伤害老人,这是我们不愿做也做不出来的。所以寻亲的事就一直搁置起来了。

    这几年,时机慢慢成熟了,弟弟在网上发布了寻亲信息,这才联系到绍兴的哥哥姐姐们。

    华商报:当年你们的交往可谓“艰难”。你们对养父母有没有些许的不解或抱怨?

    马建华:我能理解养父母的做法,换了我,我也会那样做。我不会对养父母有丝毫的抱怨之心,相反,我要感谢养父母,这份恩情永世难忘。

    李荣福:我们对养父母只有感谢、感恩,不会有任何抱怨。

    华商报:你们的故事结局可谓圆满,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马建华:今后会经常和绍兴的亲人走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亲情。

    李荣福:我们会定期邀请绍兴的亲人来河南作客,我们也会经常去绍兴看望他们。


    关键词:同村兄弟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