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的风险正在北京的一些地区蔓延。所谓的地面沉降,指的是地球表面海拔标高在一定时期内不断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于全球各个地区,北京也不例外。近期,国际科学期刊《遥测》(《Remote Sensing》)在6月发表了一份由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陈蜜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由于北京长年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过量开采,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地面沉降现象。尤其以北京东部地区的地面沉现加速趋势最为显着。
这份研究,是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通过比对北京从2003年到2011年的卫星成像,和据其转换所得的地形高程数据发现:在北京东部的部分地区,发生了每年平均超过10厘米的地面沉降;而地下水超采、地质构造等因素,均与北京的地面沉降有一定关系。
该研究发现,北京的沉降区主要分布在朝阳区、通州区,还有昌平区及顺义区的部分地区。其中,又以朝阳区境内的咸宁侯─双桥地区的沉降现象最为严重;该研究发现,咸宁侯─双桥地区在2003–2010 年间的最大沉降速率,达到每年约11厘米左右。
该研究发现,北京各沉降区的沉降速率,在2003年到2011年之间逐渐加快。北京东部以及北部地区的沉降速率,又明显高于北京的其他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地下水都存在过度开采的情况。
除了前述的咸宁侯-双桥沉降区外;位于朝阳区东北部的金盏-东坝地区,2003–2010年间的最大沉降速率超过每年8厘米;位于朝阳区北部的来广营地区,同期间的年均沉降速率也达到8厘米以上。朝阳区的东八里庄─大郊亭沉降区的同期间年沉降速率则有5厘米以上。在海淀-昌平沉降区的北部,同期间的年均沉降速率最大达到6厘米;顺义沉降区的年均沉降速率也有4厘米。至于北京二环以内的旧城,以及北京西部、西南部、东南部等地的地面沉降幅度相对平缓,每年沉降速率仅约1厘米左右。
据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程师王蓉研究,截至2012年底,北京平原区的地面年沉降量大于5厘米的面积达到4323平方公里;年沉降量大于10厘米的面积为3957平方公里。在通州区的台湖-黑庄户地区,年沉降量更超过15厘米。
而北京地面沉降的主因,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密不可分。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北京有超过一半的用水来自地下水;且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份研究,是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通过比对北京从2003年到2011年的卫星成像,和据其转换所得的地形高程数据发现:在北京东部的部分地区,发生了每年平均超过10厘米的地面沉降;而地下水超采、地质构造等因素,均与北京的地面沉降有一定关系。
该研究发现,北京的沉降区主要分布在朝阳区、通州区,还有昌平区及顺义区的部分地区。其中,又以朝阳区境内的咸宁侯─双桥地区的沉降现象最为严重;该研究发现,咸宁侯─双桥地区在2003–2010 年间的最大沉降速率,达到每年约11厘米左右。
该研究发现,北京各沉降区的沉降速率,在2003年到2011年之间逐渐加快。北京东部以及北部地区的沉降速率,又明显高于北京的其他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地下水都存在过度开采的情况。
除了前述的咸宁侯-双桥沉降区外;位于朝阳区东北部的金盏-东坝地区,2003–2010年间的最大沉降速率超过每年8厘米;位于朝阳区北部的来广营地区,同期间的年均沉降速率也达到8厘米以上。朝阳区的东八里庄─大郊亭沉降区的同期间年沉降速率则有5厘米以上。在海淀-昌平沉降区的北部,同期间的年均沉降速率最大达到6厘米;顺义沉降区的年均沉降速率也有4厘米。至于北京二环以内的旧城,以及北京西部、西南部、东南部等地的地面沉降幅度相对平缓,每年沉降速率仅约1厘米左右。
据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程师王蓉研究,截至2012年底,北京平原区的地面年沉降量大于5厘米的面积达到4323平方公里;年沉降量大于10厘米的面积为3957平方公里。在通州区的台湖-黑庄户地区,年沉降量更超过15厘米。
而北京地面沉降的主因,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密不可分。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北京有超过一半的用水来自地下水;且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