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6-24 21:06:5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一部记录了100个新疆人在中国各地拼搏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我从新疆来》,6月22日全球首映。主持首映式的是35岁的艾珂竹,她也是纪录片中的一位主人公。      
         2014年,昆明暴恐事件和乌鲁木齐火车站事件接连发生后,为了给“新疆人”正名,新疆籍纪录片摄影师库尔班江飞行三万一千公里,拍摄制作了《我从新疆来》。
         
        “人和人是平等的,人心是相通的,我们应当回归到人,而不要把地域、民族和宗教身份放到第一位。”艾珂竹援引库尔班江的一句话对中新社记者这样说。
         
        来自新疆的艾珂竹,现为福建东南卫视的一名女主播。在纪录片中,艾珂竹讲述了维吾尔族父亲和汉族母亲的婚姻,还有她的成长历程。
         
        母亲陈德芳是上海援疆知青,19岁时离开上海到了喀什。而艾珂竹,16年前离开新疆,来到福建。
         
        艾珂竹告诉记者,荒凉的戈壁大漠,曾让母亲顿觉“受骗”;把家安在喀什后,母亲倒觉得“什么都特别好,瓜果好吃得不得了”。
         
        但是,异族通婚的家庭还是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母亲一个人住在兵团宿舍时,有人从外面扔石头砸门;上街买菜也曾被人持刀威胁,脖子上留下刀痕。”
         
        在艾珂竹福州的家中,她一边追忆往事,一边指着餐桌前的椅子说,“妈妈当时就坐在这里,对着库尔班江的镜头,第一次说起这个事情,她还在淡淡地笑,我却哭了。”
         
        之前,艾珂竹从不知道母亲脖子上竟有刀痕,“他们把所有压力扛下来,从没有转移到孩子身上。”
         
        “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父亲在看《古兰经》,母亲则理佛上香,他们信仰不同,却彼此尊重、包容和理解,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的是人世间最宝贵的大爱。”艾珂竹说。
         
        艾珂竹的父母相亲相伴逾40年,寸步不相离。艾珂竹说,每年他们给她寄来各种干果鲜果,把她的橱柜塞得满满的;也在福州陪她过了好几个春节,“无论身在何处,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家”。
         
        离开新疆前,艾珂竹已是新疆电视台的主持人。2000年,她离开新疆,进入厦门大学“充电”;而后进入福建电视媒体,以主持东南卫视《商界名流》、《海峡新干线》而闻名两岸。
         
        “和这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一样,为了理想,我会一直去努力。”她说,“我并不会特别突出或者去遮掩‘我是新疆人’,我们并不需要贴标签。”
         
        追踪两岸热点话题的《海峡新干线》,为艾珂竹带来很多台胞粉丝。在台湾驻点采访时,她常常会被认出来,“他们感觉蛮新奇,也倍感亲切”。
         
        2012年,已经主持两岸节目8年的她第一次入台驻点采访。耳熟能详的忠孝东路一下子成了生活、工作的地方,她也同样“又意外又亲切”。
         
        “我们都一样。”而今,艾珂竹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在台湾度过,和台湾伙伴们一起驻守突发现场,一起登玉山赏桐花祭,一起进眷村探访老兵,一起流连夜市寻找地道美食。
        
    在艾珂竹的微信上,台湾小伙伴留言道:“五官深邃而美好的你,是一道沟通两岸的美丽风景线。”

    关键词:新疆两岸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