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6-16 15:06:5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去年我住院12天花了2.1万,除去报销的自己掏了5000多。今年也是因为心脏病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12天花了4000多,自己只掏了900块钱。”69岁的蒙爱华患有心脏病,往年都会选择去三甲医院住院,十几天时间连床费、检查费、治疗费等等下来不少于两万,今年听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专家坐诊、查房,并且消费低、报销比例高,便来到了新华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两个月前,自治区去人民医院与天山区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联体”合作模式,“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市民看病的成本低了,还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专家。据悉,目前,自治区人民医院已与全疆78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
        昨日,记者来到新华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表示4月份以来,来就诊的患者就增加了很多,现在每天来门诊的都有近200人。
        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主任医师马金山介绍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在现有的条件下,以医联体的模式与医院、社区合作,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从4月运行到现在,情况很好。而且现在医院做到了优势资源下沉,也就是专家到社区义诊活动,如果社区在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患者可以再到大医院来继续诊疗,新华南路社区是医院重点培育的社区。
        新华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人群5万余人,现有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115人,设有全科门诊、妇产科、外科、中医科、中医理疗康复科、口腔科、检验科、药剂科等科室,拥有B超、骨密度检测仪、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凝血四项等设备,开放床位75张,承担新华南路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多,自治区人民医院每周定期有4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在该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据了解,“自治区人民医院医联体”通过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医联体核心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进行科学的双向转诊,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完善省、地、县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网建设,探索医改进程中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共赢的模式,目前已与全疆78家医疗机构和乌鲁木齐天山区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联体”合作模式。
        医院双方本着“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医生交朋友”的思路,按照双向选择、相互认定的原则,通过“医学人才下沉、医疗优势资源下沉”, 建立起“以非产权隶属关系的资源共享(专家资源、病重资源、教学资源)密集型”医疗集团联合体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并建立及时、有效的分级诊疗机制,全面提升甲方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及综合能力,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医、教、研及疑难病转诊、人才培训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免费接受医联体单位选派人员学习,提供住宿,针对社区常见慢性病,定期派驻专家开展坐诊、查房、讲课、参与慢病管理、适宜技术指导等,并帮助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特色专科,从签约开始,在社区接诊人数600余人次/每月,并逐渐上升,同时进行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诊疗、防控和综合诊疗培训240余人次,有效的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初见雏形。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