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6-14 19:39:4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6月13日下午,云南省20余位“非遗”文化遗产传承人和60多位民族艺术家来到云南大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非遗”演示活动。      
        在云南大学的贡院内,指书艺术家、云南民族画院副院长张静现场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作为云南“非遗”传承人,张静以其在指法书法艺术方面的独特造旨而荣获1999年中国书法大赛金奖和中国指书研究会授予的“巾帼一指”荣誉称号。
         
        现场有不少云南大学师生围绕在了“非遗”项目大理喜洲白族扎染、祥云县汪开荣的银器等展台前,云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小杨说,能在学校内看到这么多包括剑川木雕、腾冲皮影戏、傣族剪纸、彝族刺绣的“非遗”展示,饱了眼福、长了知识。
         
        此外,来自祥云县、南涧县、维西县、红河州、梁河县、耿马县、澜沧县的民族艺术家们还为师生们献上了一台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精华之大成的民族歌舞节目,其中的彝族舞蹈“琴弦乐”、“拉祜族芦笙舞”、“酒鼓舞”、“田野情歌”、“山鸡情”、“阿尺木刮”等使云南大学的师生更多地感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瞿健文副院长告诉记者,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非遗”保护项目,这次借“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走进云南大学的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份,但却具有长运和现实的宣传教育意义。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