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6-13 20:02:4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所谓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属于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了7%,60岁人口比重大约10%。      
        按照前面的定义,我国那时候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过去是正常的速度,真正加快是2010年之后,2030年之后我国老龄化几乎排在世界前列,这是一个变化的趋势。老龄化应该是我们将来应对的头号挑战。
         
        老龄化有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个是消费的影响。按照正常趋势,老龄化意味着“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了。中国老年人消费并不高,这些老年人当年收入低,消费低,就造成我们非典型化的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设想老龄化社会的消费是一个金字塔型,但是我们人口结构已经是一个倒金字塔型了,这两者是不对称的。
         
        第二是对储蓄有影响。人口年轻的时候储蓄率可以高,因为“生之者众”。有一个理论是第二次人口红利,即人们知道了老龄化情况,会产生一种未雨绸缪的储蓄倾向。这种高储蓄来自于特定的条件:一个条件就是养老保障制度必须是积累型的;第二个是要有资本养老,这样才能变成储蓄,变成投资。然而我们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们至少要做这两件事:第一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一切经济来源。基础设施领域是派生的需求,实体经济不够发展,基础设施超前意义难现,因此必须发展实体经济,要靠改革来获得改革红利。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应该从长期考虑,要从目前的现收现付制变成储蓄积累型的制度。财富市场和管理市场都应该发育。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