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6-04 18:28:0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截至6月3日,今年内蒙古春播工作基本结束,总播面积和粮播面积超过1亿亩和8000万亩的目标。      
        从播种情况看,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总播持平略增、粮播略减、经济作物和青贮玉米增加的趋势。全区大部农区墒情较好,大部分农作物苗情较好。据6月1日农情统计,全区农作物已出苗7435万亩,一类苗占73.79%、二类苗占20.52%,一二类苗所占比例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出苗811万亩,一二类苗占94.33%;玉米出苗4975万亩,一二类苗占95.24%。总体上看,苗情长势好于往年。
         
        专家分析,今年内蒙古春耕生产总体形势良好,由于去年冬季降雪偏大,封冻前土壤底墒较好,对春播有利。与历年同期相比,一类墒面积增加了29个百分点,二类墒面积增加了6个百分点,三类墒面积减少了35个百分点。同时,各级各地农业科技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去冬今春共培训农民195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13万份(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科技人员还开展蹲点联创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春播期间,各类农资均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加之农资价格下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各级各地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通过“提、压、转”三措并举,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适当压减了玉米非优势种植区面积,引导籽粒玉米转青贮、改饲草,促进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区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加321万亩;通过“东、中、西”三区布局,稳定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在东北优势区重点恢复大豆种植,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品牌,提高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增加59万亩;在中东部适宜区,重点推广玉米大豆轮作、马铃薯大豆轮作,在中西部种植区推广大豆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菜作物的间套作,重点发展食用豆和功能性豆类,扩大高蛋白食用大豆种植面积;通过“三薯”协同推进,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结合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项目,实现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鲜食薯、加工专用薯协同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42.14万亩,同时推广马铃薯早熟品种和优质专用加工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实现加工增值。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