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6-04 16:23:3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国保监会推出“以房养老”试点近两年后,成效并不乐观。目前,全国反向业务投保人共78人59户,办完所有流程的仅47人38户,其中北京18人12户,上海13人11户,广州14人11户,武汉2人1户。为何参加“以房养老”试点的人比较少?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和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冲突,容易让人产生“坐山吃空”的印象。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由保险公司支付养老金,但老人生前可以一直住在房子里,身故之后房产归保险公司处置。这种设计当初被宣称是“全世界公认的模式”。但是现实中“以房养老”少得可怜的参与者,如果不能直接说失败,至少可以说没有搞起来。这与当初各界对“以房养老”的期望值,显然存在巨大落差。
         
        为什么会这样?单单是传统观念的问题吗?我以为这样的解释,其实是对现实的回避。理论层面的合理举措,之所以在现实层面行不通,必有其背后的理性原因。站在老人的立场,确实大部分老人更愿意把房子留给孩子,但更重要的是,有房子特别是有多套房子的老人并不缺钱花;那些真正缺钱花的老人,要么没房子,要么房子不能转让(比如农村老人),想“以房养老”也没办法。所以,“以房养老”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以房养老”之所以对有房子的老人缺少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是钱实在太少了。国内推出“以房养老”业务的保险公司,暂时只有幸福人寿一家,根据条款,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这是保险公司的估价,而非市场价),60岁的男性每月只能拿到2514元,如果是女性,则只能拿到2082元。之所以女性更低,是因为保险公司给投保人划定的预期寿命是85岁,而他们认为,女性比男性可能活得更长。
         
        这样的回报率显然不高。如果老人直接把房子卖了呢,可能得到120万元甚至更多,用这些钱购买国债或者固定收益产品,哪怕扣除租房费用,收益大概也能与保险公司给的钱相当,而且不用拼寿命,还能把本金留给子女。所以,“以房养老”保险产品对老人没有太多吸引力。那么,保险公司为何这么“抠门”?
         
        其实,保险公司也有他们的苦衷。即便有关部门鼓励,保险公司仍然对“以房养老”不热衷。因为房价有风险,谁也不知道二三十年后房价怎么样,倘若大跌了怎么办?还有,70年产权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老人的房子到保险公司手上的时候,可能快要到期了,假如要补缴土地出让金,又该怎么办?而且,房子是需要维修成本的,质量不好的房子更如此。虽然房地产火热的时候,再老的房子都有人要,可等到保险公司将来出手的时候,真有那么容易吗?
         
        明乎此,“以房养老”试点效果不佳,不只是观念的问题,而是市场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理性媒体市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