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5-17 16:00:3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这两天,网上有张照片将一个51岁的男子抹上了传奇色彩,甚至有网友将他称为杭州“水上漂”:这个人只用两根毛竹,且不经任何其他辅助,就能渡江而去。

    拍照片的是一个驴友,他觉得自己遇到了武侠小说中的高手:这难道不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失传多年的武林绝技“水上漂”吗?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本报记者特意赶到建德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水上漂”——

    照片中的他站在一根毛竹上

    横渡500米江面

    照片中,一个普通的庄稼汉,站在一根普通的4米左右长的毛竹上过河。河面最宽处可能超过500米,水深也超过10米——这不是“风平浪静”的湖,水流较急。

    最先看到这一幕并发上网络的驴友是“老姚_nz58D”。他看到后相当惊奇:这样的江面不要说一根毛竹了,即使是一艘小船也极容易翻吧。

    跟帖的网友起哄,认为这又是一个并不新鲜的“有图无真相”,更多的人甚至认为是一次没有科学根据的炒作。

    “江面看起来有风,风力不小,人不可能站在毛竹上而不失去平衡。”

    “毛竹是圆的,一旦施加外力,毛竹就会转动,根本没法站立,更不用说渡过500米的江水。”

    “这不真成了失传的绝技‘一苇渡江’了吗,可信度太低了。”

    ……

    一个个质疑的声音出现在帖子的评论中。

    昨日顶着江上的大风

    他当着记者的面划了300多米

    一根毛竹渡江,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记者经过各方打探,终于找到了照片中的这个奇人,他叫方恕云,杭州建德梅城本地人,今年51岁。

    昨天,建德新安江梅城古镇段江面上风很大。老方走过来,手里拿一根菜刀把粗细的竹竿,人看起来偏瘦但肌肉很结实。不少人过来看热闹。

    他看起来很平静,深深吸了口气以后,将一根毛竹轻轻推入江水——这根毛竹看来已经在江边放了好久,颜色暗黄,长约7米,28个竹结,头尾两端相比其他毛竹要均匀。

    他先试探性地将一只脚踩在了毛竹的中段,再尝试着将另一只脚也迈上去——一次,两次,大风影响到了方恕云“登船”,他需要不停地适应风造成的不平衡。但第三次的时候,还没等人们看清楚,他就已经站到了毛竹上。

    “没事,没事,就是有点吃力。”方恕云的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以内八字或者外八字站立,而是脚心站在竹竿上,双脚也保持着正常站立时的同方向;身子稍稍往左转,眼睛望向竹梢。

    手中的平衡用竹竿也不是左右轮流划,而是依据风力、水流、重心做不规则划动。

    在大家屏息观望中,方先生的毛竹已经向对岸而去,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大概能达到一分钟三五十米。远远看去,岸边的人们只能看到江心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细竹竿。

    “老方,赶紧回来,风太大了,马上就要下雨了……”不少人冲那个江心的人影喊,老方似乎听到了,他连续几次右侧下竿,毛竹掉过头朝岸边而来。

    “帮个忙,踩住竿梢,踩住!”方先生双手握杆,双脚做暗劲,毛竹平向移到岸边,瞧准机会,一脚跨上来,另一只脚在毛竹翻滚前也踏上岸来。围观的人看得奇了,连说不可思议。

    “没有什么的,练多了自然也熟悉了。”他说当天的风太大,不太好划。前后大约20分钟的时间了,他顶着大风在江里划行了至少300米,尽管遇到几次失衡,但没有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一次意外让他萌生兴趣

    练了两年,落水多少次已记不清

    方恕云说,毛竹渡江只是他的平时消遣,偶尔作为摆渡回家的工具。“没想到会引起关注。”

    方恕云说,2014年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后,开始学捕鱼、钓鱼。和水的情谊深了,也更了解水性。“有一次回家,晚了,没车,正好江边有一根从上游漂来的毛竹……”

    不过,那个傍晚,他没有悬念地落了水,但是他也感觉到了,只要能控制好平衡,毛竹的浮力能载他过江。

    拍照片的是一个驴友,他觉得自己遇到了武侠小说中的高手:这难道不是失传多年的武林绝技“ 水上漂”吗?重现江湖了么!

    之后,他就对“江上行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意找来一根毛竹,在一处江面上开始尝试和练习。“也没那么容易,落水多少次自己也数不清了。”他试图用技巧来对抗自己1米7的身高和110斤的体重。

    大概两三个月后,方恕云开始有了更多的心得,踩在他脚下的毛竹也渐渐听话起来——他已经越来越稳,站在毛竹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他渐渐能够划出一米、五米、十五米……

    “现在即使再晚,没有了渡船没赶上班车我都可以回家。”方恕云说,富春江两岸他都备有毛竹,只要他想,随时都能用毛竹过江回家。

    物理老师说,毛竹够粗浮力就够

    但平衡技巧才是关键

    “脚下只有一根毛竹,手上只有一根划水的竹竿。”方恕云有些自豪,他说无论风高浪急,只要给他一根毛竹,他都能渡江。

    “前脚是全身的一个重心,平踏压在毛竹前方,后脚脚指头牢牢地勾住毛竹,来保持整体的平衡,找准重心是关键。”方恕云说,其实还是很有技巧的,平衡感不行的人是一定没法练成的,当然还要很多外部条件,比如身上的衣服是紧身的——可以减小阻力;要懂得看水流、浪头和风向,不然就很容易失去节奏。

    “踏竹,借力;风来,顺势。”他觉得一定要借力顺势,如果要和自然力对抗那一定“人仰竹翻”。至于毛竹,也不是完全不讲究。“毛竹要长在深土里的,胸径粗;长度不能小于4米的,浮力大。”他把看中的目标毛竹浸泡在水中超过48小时,然后洗净,并标上反复琢磨出来的平衡点。

    记者也请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余杭第二高级中学物理老师张国忠,让他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方恕云“一苇渡江”的可能性。张老师说,只要毛竹够粗,它的浮力确实是能承受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的。“浮力的计算公式是F浮=ρ液gV排(ρ液:液体密度;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只要毛竹的直径和长度满足,浮力应当不是问题。”他认为,以一根30节、中段直径30厘米粗的毛竹为例,它所能承载的重力就能超过70公斤。“只要掌握平衡不让毛竹在水中旋转滚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用一根毛竹渡江是有可能实现的。”

    最后说一句,毕竟方恕云练了那么久才练成,再加上还要看渡江时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一般人,特别是小朋友可千万不要模仿哦。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