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5-08 18:34:2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吉林市哈达湾工业区,是中国第一炉电石、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诞生的地方。然而,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曾是共和国骄傲的高耸厂房,如今已经斑驳;当年配套建设的大量职工住宅和商业设施交错混杂,加上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基础设施的陈旧,种种矛盾日渐突显。      
        在哈达湾居住了40多年的原水泥厂住宅小区居民说,企业最鼎盛的七、八十年代,是污染最严重的时期。
         
        2010年,哈达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打响。但816亿的建设投资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吉林市想到了市场化运作,对腾退土地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政府投入不到20%的资金,就撬动了上百亿的投资。
         
        哈达湾区域搬迁改造指挥部副总指挥、吉林化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冠夫:一个是自有资金。腾空区域开发,就是开发企业带着自有资金来开发;第二部分 就是土地出让。这块地卖出去,土地要有收益;再有就是银行贷款。就是开行,通过金融机构。
         
        较之于搬迁,高耗能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难度更大。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是每一个老工业企业的必答题。在吉林市城区20公里开外的金珠工业区,蓝天白云下,一个绿树成荫的现代化造纸厂展现在记者眼前。在已经投产的晨鸣纸业公司整洁的车间里,一张张滚烫的新闻纸,刚刚压制出炉。很难想像,这个已近耄耋的老企业,经历了一番怎样的生死跌宕,方才浴火重生。
         
        总经理陈刚:八年,不挣钱。原来是单一的新闻纸,产品附加 值低,销量也差。搬过来之后结构丰富了,销路打开了。没搬迁之前产量是18万吨;现在达到30万吨。通过环保迁建,对企业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能源节约率这一块,原来老厂的时候一年消耗26万吨左右;现在大约14万吨左右。对企业的成本降低、产品结构的调整,有非常大的好处。
         
        搬迁改造,一石四鸟。老企业焕发青春;腾出的地方通过商业置换新企业受益;地方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百姓享受到了好生态。吉林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景东,指着即将封顶的综合商厦说。
         
        王景东:这个区里原来没有商圈。主要是看好了未来这个区域发展的重点。我们100万方的项目里面,有50万方都是城市配套,酒店、写字楼商业街。全部建成2020年。我们对这个商圈,非常有自信。
         
        目前,吉林哈达湾工业区已经有13户企业完成了整体搬迁。到2017年,重点企业将全部完成搬迁;2020年,腾空区域将实现再开发。工业区内的1776户居民,今年也将全部住上回迁楼。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