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5-02 17:34:2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当前,东北已开始玉米等大田作物播种。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免耕播种机一字排开作业,“合作社经营的440公顷土地从2014年起采用免耕播种法,通过宽窄行种植方式,公顷产量达到1.3万公斤”。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说,新的耕作方式既增产又保护黑土地。      
        吉林省拥有肥沃的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但多年来“掠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让肥沃的黑土地“疲惫不堪”,黑土层越来越薄、犁底层越来越厚、化肥越用越多、土壤越来越板结。
         
        “播种机上的刀片切开土壤,划出播种和施肥的位置,之后种子和肥料进入预定区域,紧接着用轮子来压实,播种、施肥一次完成。”卢伟采用的免耕播种法使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让植株烂在地里当肥料。
         
        “对农田实施少耕、免耕,秸秆像棉被子一样盖在大地上,直接播种子和肥料,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保证出苗率。”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免耕播种培肥地力、蓄水保墒,“缓解了春旱这个老大难问题”。
         
        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方式“约”来了蚯蚓。“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地,平均每立方米有蚯蚓60多条,而传统精耕细作的土地,只有五六条蚯蚓。”王贵满说,蚯蚓数量是土壤生态恢复的“指标”,“蚯蚓对于疏松板结的土壤作用巨大,玉米的根系可以扎到1米多深,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养分,所以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精选优良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多种农业科技的“集成”应用让卢伟尝到了增产的“甜头”,“这一套高产高效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大大降低了天气、病虫害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吉林省从去年起实施以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补贴,对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每公顷补贴450元,高留根茬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每公顷补贴300元。

    关键词:免耕黑土吉林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