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4-20 17:33:0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开学以来,每到课间操时间,扎囊县各中小校园内就欢声笑语不断,据悉,原是由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和扎囊县民间艺术团演职人员的指导下排练的富有本土特色的果谐课间操,正在扎囊县各大中小学广泛传播。

    非遗进校园

    打造特色课间操

    自治区群艺馆副馆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阿旺旦增介绍说:“非遗进校园之扎囊县中小学课间操《扎囊果谐》,是由区群艺馆馆(区非遗中心)和扎囊县联合打造的特色课间操,也是西藏非遗进校园的成功例子,如今已取得比较好的反响。”

    据了解,山南素有“果谐之乡”的美称,而且“扎囊果谐”的曲调独具特色,节奏既能激情热烈,也能悠扬柔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果谐的很多动作都是从农业演变而来,曲调、特点等充满农业气息。可以说果谐就是由西藏农业兴起和发展时期,较简单的模仿劳作方式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流行于农村的古老民间歌舞。一般在藏历新年、节日宴会及众人相聚欢度喜庆的日子里表演,其表演以圆圈为主要队形,按照顺时针方向边唱边舞。2006年,“扎囊果谐”被列为全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旺旦增介绍,非遗进校园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非遗活动,目的是让中小学生从小受非遗传承文化的教育,培养兴趣爱好。“扎囊果谐是2014年开始与扎囊县一起打造的一个课间操形式的非遗进校园项目,现在扎囊县的各大中小学在课间操时都在跳扎囊果谐,传播面比较好。”阿旺旦增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各大校园在行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进校园’内容包括文化非遗展览进校园,非遗歌舞进校园、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及非遗出版成果进校园,我们在非遗文化周期间,让非遗走进了西藏大学及藏医学院。目的就是让在校大学生了解、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来才能起到更好地保护非遗的作用。归根结底与扎囊堆谐课间操是一样的目的。”阿旺旦增告诉记者。

    扎囊果谐是山南农区非常流行的一种圆圈舞蹈,在扎囊县,每个人从小都会跳,有很好的基础。在扎囊县精选出扎囊果谐的同时,自治区群艺馆专程派编导与音乐人到扎囊县,进而打造的扎囊果谐课间操。

    据悉,自2014年西藏出台《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意见》以来,已有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日喀则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等7所学校被命名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基地。而各地也根据自己的特色,积极打造非遗进校园项目,除了扎囊果谐已全面进入扎囊县各中小学外,林芝响箭技艺也进入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拉孜堆谐、曲水牛皮船舞及其他一些非遗手工技艺,也不同程度进入校园。

    除此之外,阿旺旦增介绍,非遗的普及性读物也在编纂当中,非遗教材进校园也指日可待。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