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4-17 21:28:5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年逾古稀的上海知青钱树德保管着一把特殊的钥匙。作为宁波市北仑区高河塘文化礼堂理事会理事长,两年来他每天六点起床,吃完早饭便揣着钥匙来给文化礼堂开门。      
          从2014年3月初准备筹建,到2014年10月正式开馆,老钱全程参与了高河塘文化礼堂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时间久了,村民慢慢发现,农村文化礼堂不只是摆设——在老钱的张罗下,老年大学、戏曲沙龙、百姓剧场等活动在文化礼堂接连登场。
         
          老钱1964年插队落户宁波后,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到2003年正式退休时,他已是一位有着将近4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桃李满天下自不用说,街坊邻居碰见他也习惯叫一声“钱老师”。
         
          “文化礼堂文化礼堂,一个‘礼’字在那里。”做了一辈子人民教师,老钱心里清楚文化礼堂所承载的重要功能。于是,村里的成人礼、开蒙礼和敬老礼都安排在了文化礼堂举行。通过立家训、树新风,文化礼堂中的乡规民约深深地扎根在了农民群众心中,重新助力于乡土中国的和谐运转。
         
          浙西天目山区的临安钱王后裔在文化礼堂中畅谈钱氏家训,东海之滨的象山县开展家风家训好故事征集使文化礼堂成为留住乡愁记忆的守望地,东阳甘东文化礼堂中专门设立了一个汇集村里80多户大家庭家训的家训馆……在浙江,像高河塘文化礼堂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越来越多的乡规民约开始“回归”,出现在农村文化礼堂之中,在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中竖立起一座座灯塔。
         
          据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浙江全省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959个,为广大农民开展节庆礼仪、乡风传承、教育培训和文体娱乐等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成为浙江乡村新的文化地标。一位基层乡镇干部告诉记者,不少村民甚至主动来提要求,希望能在自己村里建设一个文化礼堂。
         
          标准化的“建”,更要有规范化的“管”、常态化的“用”与内涵化的“育”。浙江在推动“建、管、用、育”一体化领域打出了一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组合拳。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日前下发文件明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规划将进入各地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大盘子”,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体系、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体系。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表示,农村文化礼堂的基本定位是“精神家园”,这与盖大楼、修高速不同,更重要的是增加文化礼堂的精神内涵,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活力,让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身有所憩、心有所寄。
         
          根据规划,2016年浙江全省将新增1000个以上农村文化礼堂,同时,还将不断提升已建农村文化礼堂的使用效能,努力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高水平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到2020年“十三五”结束,浙江将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000家,覆盖80%的农村人口。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