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4-08 14:49:2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本文摘自:《百年潮》2015年6期,作者:李家忠,原题为:《新中国初期的中越关系》,为节选。      
        大力援助越南经济建设
         
        《日内瓦协议》签订后,北纬17度以北的半壁江山暂时恢复了和平,人民得以在比较安稳的环境下医治战争创伤,开始新的生活。中国政府派方毅作为驻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代表,越方表示热烈欢迎。胡志明说,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抗法战争,越南北方完全解放。和平恢复以后,从战争转向和平时期,要做什么,怎样把越南建设成一个完整的国家,有一个正式的政府规模,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方毅同志多年从事财政经济工作,有很多好的经验,一定会毫无保留地给我们介绍中国的经验,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方毅表示,他和顾问团的同志一定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越南劳动党中央和胡主席领导下,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为越南的恢复和建设尽最大的努力。
         
        方毅考虑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北方建设项目的安排顺序应当是“农、轻、重”,就是要首先抓紧农业生产的恢复并建设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胡志明赞成这一方针,认为这切合越南的实际,便责成越南职能部门制定一个三年恢复经济计划(1955年至1958年)。
         
        当时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迅速修复河内至睦南关(今友谊关)的铁路。这段铁路全长176公里,原来的一米窄轨在战争期间已遭严重破坏,而中国不生产窄轨,但中方急越南之所急,便将山西省境内大同至蒲口段的铁轨全拆下来,连同机车、车辆等设备统统运到越南,并派去全套技术人员,带着帐篷、粮食、蔬菜等食品,紧张投入修复工作,仅用了四个月便于1955年2月28日将铁路全线铺通。
         
        从1955年至1960年,中国派遣到越南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达3000多人,援建的项目200多项,如发电厂、针织厂、火柴厂、橡胶厂、碾米厂、文具厂、灯泡暖水瓶厂、卷烟厂、搪瓷厂、肥皂牙膏厂、印刷厂等,使北方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得到初步保障,摆脱了殖民统治时代只能充当外国商品市场的状态。1956年11月周恩来访问越南时,越南总理范文同在欢迎大会上说:“在和平恢复以后建设国家的事业中,越南人民不断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同情和支持。两年多来,中国专家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勤勉地帮助越南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和发展文化。中国人民的慷慨无私和崇高的热情,使越南人民无限感激,并有力地鼓舞了正在完成革命任务的越南人民。”1963年5月刘少奇访问越南时,胡志明在河内机场致欢迎词中用四句诗来赞美当时的中越友谊:
         
        如今方知晓,
         
        心已早相系,
         
        越中情谊深,
         
        同志加兄弟。
         
        如上所述,新中国初期的十多年是中越关系的黄金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彼此的高度信赖。时隔半个多世纪,无论是世界和地区形势,还是各自国家的情况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当前中越关系总的说来仍能维持总体睦邻友好的局面,但也存在某些分歧和不稳定因素。
         
        尽管如此,稳定周边仍然是中国总体外交中的重要战略方针。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到访的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会谈时指出:“中越互为重要邻邦和合作伙伴,两国关系60多年走过的历程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和干扰,中越双方要朝着友好合作的道路坚定不移往前走。”
         
        人们不会奢望中越关系再回到20世纪50年代,但期盼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共识,使中越关系得以总体稳定,不再出现大的起伏,这样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越南友谊山西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