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距今已整整1年了。停伐后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务林人,依托独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森林、冰雪资源,重新找到了新的转型发展之路,正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着美丽家园。
北国4月,万物复苏,积雪下的春意正在慢慢地被唤醒。在林区结束伐木时代举办停伐仪式的现场——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最后一根兴安落叶松伐根仍停留在原地,一条条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夙愿的哈达经过1年的风吹雨淋仍鲜艳如初。如今,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已使用40余年的那几辆废旧集采运材车,作为旅游产品供人们观赏,从中了解那段如火如荼林区开发建设的历史。
“虽然停伐了,但我的工资不但1分都没少,收入较往年还有所增加。在山产品采集期前,林场特地给我们办理了入山采集证,去年光我和媳妇采山货就赚了近万元。现在我每天都很忙,参与森林防火、绿化家乡、综合抚育等工作。”说起停伐后的生活,乌尔旗汉林业局兴安里林场原伐木工王金珠难抑心中的喜悦。
“感谢党,感谢林业局!停伐后林业局给我安置了新的岗位,让我对新的生活有了盼头!”这激动的话语出自50岁的蒙古族职工包东之口。1993年,他开始在伊东林场运材,当时林业局就已经资源枯竭,每年冬季生产任务很少,一家3口的生活必须靠他外出打工才能维持。停伐后,他转岗成为环卫工人,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他混岗集体工身份的妻子又得到了每月近2000元退休金,他家的生活状况一下子好了起来。
根河林业局好里堡林场204工队原是主伐工队,队长李国栋告诉记者,他1994年参加工作就在生产工队,每年工队采伐木材都在1万立方米以上。停伐后,工队30多人都转到了管护、森林防火岗位。“这20年来,我亲身感受到山上工队可采资源越来越少,采伐的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不停伐,林业局的经济将难以为继。”
据了解,停伐后,林区的2.5万“砍树人”如今都得以转岗分流,有分流到防火部门的,有护林管护的和环卫队的,还有养殖场、种植场的,生产方式、工作职能、职工收入都有了巨大变化。
北国4月,万物复苏,积雪下的春意正在慢慢地被唤醒。在林区结束伐木时代举办停伐仪式的现场——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最后一根兴安落叶松伐根仍停留在原地,一条条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夙愿的哈达经过1年的风吹雨淋仍鲜艳如初。如今,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已使用40余年的那几辆废旧集采运材车,作为旅游产品供人们观赏,从中了解那段如火如荼林区开发建设的历史。
“虽然停伐了,但我的工资不但1分都没少,收入较往年还有所增加。在山产品采集期前,林场特地给我们办理了入山采集证,去年光我和媳妇采山货就赚了近万元。现在我每天都很忙,参与森林防火、绿化家乡、综合抚育等工作。”说起停伐后的生活,乌尔旗汉林业局兴安里林场原伐木工王金珠难抑心中的喜悦。
“感谢党,感谢林业局!停伐后林业局给我安置了新的岗位,让我对新的生活有了盼头!”这激动的话语出自50岁的蒙古族职工包东之口。1993年,他开始在伊东林场运材,当时林业局就已经资源枯竭,每年冬季生产任务很少,一家3口的生活必须靠他外出打工才能维持。停伐后,他转岗成为环卫工人,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他混岗集体工身份的妻子又得到了每月近2000元退休金,他家的生活状况一下子好了起来。
根河林业局好里堡林场204工队原是主伐工队,队长李国栋告诉记者,他1994年参加工作就在生产工队,每年工队采伐木材都在1万立方米以上。停伐后,工队30多人都转到了管护、森林防火岗位。“这20年来,我亲身感受到山上工队可采资源越来越少,采伐的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不停伐,林业局的经济将难以为继。”
据了解,停伐后,林区的2.5万“砍树人”如今都得以转岗分流,有分流到防火部门的,有护林管护的和环卫队的,还有养殖场、种植场的,生产方式、工作职能、职工收入都有了巨大变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