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3-28 09:58:5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融入“互联网+”元素的一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保定市竞秀区投入试运营,依托智能化的网络系统,中心可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做详细记录,家属也可通过手机应用对老人的活动情况和健康信息进行在线查询。这些新技术手段为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近一年来各地都在智能养老方面屡有创新。如北京推广具有大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养老助残卡;上海为养老院老人戴上智能腕表,以多种方式推进养老领域的个性化智能服务;厦门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手环,可进行定位和一键式呼叫救护;南京建设的养老服务网整合了家政、物业、餐饮、物流等行业资源,为全市120万老人打造了一个服务平台,老人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即可享受各项服务。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儿女绕膝嘘寒问暖、端茶送药的家居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凭借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养老模式将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模式,而这也将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养老业市场潜力巨大。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达4万亿元,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7.5万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表示,2010~2030年是实体创业做养老的黄金二十年。

      但养老模式的选择受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观念、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传统孝道观念使家居养老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当前人口流动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又使养老面临诸多矛盾和困境。而技术发展起到了弥合剂的作用。“互联网+”的应用不但使老年人得到更为方便及时的照应,有利于养老产业化发展突破社会观念障碍,也提升了老年人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使其切身感受现代生活的变化,增强其晚年生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将养老业与其他相关行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养老业开拓了更为宽阔的市场潜力,养老业的发展板块已经浮现,产业链条正逐渐清晰。

      但养老产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明晰市场化主体,在技术多样性应用的基础上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互联网+模式。从各地推动情况看,政府管理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企业之间的角色还没有厘清,养老产业发展的机制性难题尚需破解。在智能养老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上,既需要有鼓励性政策,也需要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当然,对老人的关爱不只是技术问题,即使可随时获取老人相关信息,随时进行网络联络,仍代替不了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在“互联网+”为老年人带来福音,养老产业发展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具备更普遍化含义的同时,我们也仍需记得常回家看看。(刘国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关键词:产业发展智能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