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6-02-25 21:35:0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北京市近日在网上公示的《“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透露了北京治理“大城市病”的新思路:窄马路、密路网、15分钟生活圈。

      《报告书》指出,北京功能布局优化调整,将在新城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近年来,因为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城市布局等不尽完善,北京市道路“不堪重负”,拥堵几成城市“不能承受之症”。为了治理“大城市病”,北京市明确了职住平衡、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发展思路,并在今后五年将交通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近日提出“窄马路”的布局理念,是对治理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窄马路”如何解决大城市的出行需求?专家指出,“窄马路”和地铁路网加密、公交服务提升、发展绿色出行相辅相成。

      作为“窄马路”的保障,多层次轨道网和公交换乘系统正在快速构建。《报告书》指出,北京市将构建多层次轨道网,力争2020年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达到900公里以上。“十三五”期间,提高公交运行速度的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香泉环岛等13个地区将开展P+R换乘停车场的前期研究工作。

      在“公交优先”战略下,中心区的小汽车“让路”给自行车和行人,有助于引导民众选择绿色出行和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打造“宜居城市”。

      北京还在积极推动“自行车回归”。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长侯小明指出,一方面通过“彩色铺装”等措施改善慢行系统,保障自行车、行人路权,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的综合治理,形成区域联通、联网成片的规模效应。目前,金融街、三里河等区域已经完成“彩色铺装”,二环辅路的慢行系统改造即将完成。

      根据《报告书》,“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五环内将治理完善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公共自行车规模达到10万辆以上。

      “北京将把路权向自行车和步行倾斜。”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说,未来将打造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形成“15分钟生活圈”。

      同时,北京已经明确摒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促进就近居住和职住平衡。在通州副中心的规划中,考虑到为通州当地城镇化、就业居民提供各类政策性住房,实现居住社区为本地就业、城镇化配套。构建15分钟生活圈,提高餐饮等场所的便利程度。此前,北京市还提出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统筹设置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