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河南人民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确实,当我们一出门,抬头便是蓝天白云,低头四处芳草青青,小溪流水清澈见底,这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体验。
这种美好即将从想象变为现实。昨日,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发布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到,要建设绿色发展新家园,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 郑州晚报记者 裴蕾 袁帅 张竞昳 赵柳影 李爱琴 董艳竹
总体要求 天蓝、地绿、水净
《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
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持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等三大工程,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和环境治理,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改造升级,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
蓝天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全面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扬尘、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城市面源等多污染源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实施涉气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确保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强化中原城市群一体协同,建立统一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区域预警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检查,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立体网络。
能源
形成节能能力
2000万吨标准煤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以用促禁”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批农业废弃物绿色高效循环利用基地;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链接,建立覆盖城镇社区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开展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再制造试点,推进城镇生活、餐厨、建筑等垃圾的集中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批静脉产业示范园区。
到2020年,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省5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完成县级以上公共机构建筑及主要耗能设施节能改造,形成节能能力2000万吨标准煤。
碧水
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
全面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涉水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促进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加强造纸、印染、农药等行业专项治理,重点行业排污强度下降15%以上;开展重点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
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和总干渠水源地环境保护,保障一渠清水北送。
到2020年,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
生态
森林覆盖率达到25%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省建设规划,重点推动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带、黄河中下游沿线复合功能带、明清黄河故道、沿淮生态带等四大生态廊道建设,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25%,基本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保障水质安全为核心,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库区以及干渠沿线生态综合防治和宽防护林带,建成集景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保护带。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扩大退耕还林。
乡村
创建1500个生态文明村
加强重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持续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重点开展1500个生态文明村创建,300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8000个等。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