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层老龄组织建设推进会议在烟台召开后,烟台市按照会议的具体部署,努力加强基层老龄组织建设,建立完善老年人文体活动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力推行“文化养老”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倾心打造文化养老平台,不断满足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以基层老年协会为依托,加快老年文体组织建设。烟台市把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作为基层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把“文化养老”抓在手上,并以此为依托加强组织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市、县、乡、村的“四级”的老年文化组织网络。按照“七个有”的标准规范化建设村(居)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据不完全统计,有4754个村居建立老年协会,占比95.13%,其中村建立协会4217个,占比95.02%;居(社区)建立协会537个,占比96.06%。福山、龙口、招远、海阳等7个县市区村居建会数达到了100%。同时,烟台市积极实施“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战略,大力加强市、县、镇(街)、村(居)四级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建设,13个县市区、145个镇街、80%以上的村居基本上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
以老年活动场所为基础,促进基层文化养老目标落实。按照“各县市区和各乡镇(街道)至少要有1处示范性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村居全部都有老年人活动场所,并配备学习、娱乐、健身等所需的必要设施和器材”的规划要求。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设有1处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各居家养老服务站均设有老年活动室和活动小广场,已建成的农村老年活动室5600多处,全市有规模的老年文体活动站点达到61270处,其中:有省、市老年人明星健身站点193个,省、市老年明星健身带头人228名;全市共建立健身路径3816处,门球场313个,室外活动场地5992处;全市老年文体团队1800多个,常年参加老年文体活动的老年人11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7.7%;每年举办老年文体活动近5000场(次)。
以老年文体活动开展为重点,实现“老有所乐”。按照“鼓励发展各类老年文体团队,普及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重视提升专业水平”的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特长爱好,以养心、养德为基础,围绕老年人的精神慰籍、健康、快乐需求,烟台每年举办一届烟台市老年文化节和老年摄影书画大赛,六年来参与“老年文化节”的老年人1万多人,节目数量达到1046个,报送的摄影作品2903件(套),并组织老年艺术团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老年文艺大赛等;每年举办一次老年体育运动会,三年来举办了10个大项和71个小项的老年体育比赛。老年文化节、老年运动会已经成为烟台老年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使每一个能够走出家门的老年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据统计,烟台市老年人近几年在全国的比赛中,共有76个节目获得特等奖、金、银、铜奖,在全省的比赛中,共有240多个节目(作品)荣获一二三等奖。在每年的全省老年文艺大赛中,烟台的参赛节目是全省节目数量最多、获奖最多的地市之一,已连续三年参加山东电视台《枫叶正红》老年节专题文艺节目录制。
以提高老年文化素质为抓手,培养全市老年文化活动骨干。为了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水平,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烟台市不定期举办全市老年文化活动骨干培训班,从音乐基础理论、民族舞蹈、形体和化妆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目前,全市共有老年大学(学校)38所,在校学员2万多人次,已毕业学员达到了8万人。特别是烟台老年大学现有25个专业、105个教学班,在校学员达3600多人次。充分发挥龙头骨干带动作用多年来,烟台市老年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学、乐、为”相结合,全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采取多学科、多层次、多学制的办学形式,运用课堂面授、指导实践和电化教学等手段,进行政治、文化、保健、实用技能等学习和教育,为老年人“文化养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