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10-24 20:38:3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不仅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也对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力营造社会养老的浓厚氛围。截止2013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33.7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37%,高于全国的14.3%(2012年底)。预计到2015年,全国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6%,我市将达到20.3%。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仅是一项惠泽全民的民生工程,更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多种养老形式,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公办机构为示范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以上。要引导人们转变养老观念,树立现代养老理念,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扩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政策和敬老养老助老的宣传活动,同时与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敬老爱老助老的好典型,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合理布局,打造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一是科学规划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市本级建1所综合型示范养老机构,至少有5个县(市)区各建有1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养老服务机构,70%以上的乡镇(街)要建立具有托老功能的养老服务院(所),城市社区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力争90%以上的社区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室、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农村社区要建立150个农村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二是培育养老服务业产业集群。以市养老服务中心、弓长岭雪原泉谷国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为依托,建立汤河新城养老服务业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温泉资源优势,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改建扩建市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总投资约30亿元的集医疗保健康复中心、养老公寓、养生馆、老年大学、国学讲堂于一体的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养生养老综合体--雪原泉谷国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为我市养老机构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核心技术,带动全市养老服务业提升档次。三是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链。在老年产品、老年介护(护理)和生活服务、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老年金融和保险、老年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要恰当定位宣传和营销战略,研发适合老年人的人性化产品,培育老年人消费市场,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项目列入市民生实事工程之中。
          
        (三)政策扶持,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议制定《辽阳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财政扶持办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市、县(市)区设立“三无”人员供养专项资金,将养老服务项目支出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市本级福彩公益金50%以上,市级体彩公益金和市、县(市)区慈善捐款要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议制定《辽阳市鼓励民办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补助办法》,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税费优惠、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兴办、提供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及服务的民间资本和机构采取分类扶持,拓宽民营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对现有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由同级财政按照老人实际入住床位数量给予每张床位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三是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探索多种养老服务模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承包租赁、合作经营、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养老服务方式,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探索建立老年人商业保险制度,逐步开设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辽阳市养老机构医疗定点管理办法》,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组织,总结推广已建成的医养养老机构“辽阳市爱晚村老年公寓”的成功经验,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尝试“以房养老”模式,拓宽老年人养老的资金筹措渠道。
          
        (四)整合资源,加快居家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一是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利用闲置的医院、厂房、校舍以及各类公办培训中心、活动中心、疗养院、小旅馆等设施资源,以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兴建、扩建或改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幸福院等。二是创建老年服务信息平台。将市老年宫综合改造成老年服务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开通覆盖全市的“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和养老服务管理系统,全面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亲情视频、求助求救、紧急呼叫、健康咨询、家政预约、GPS定位等服务。打造以“12349”养老服务热线为载体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创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形成“信息平台在城市、服务网络遍城乡、智能养老进家庭、耄耋享受高科技”的服务格局。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三是大力开展捐资捐建活动。通过弘扬敬老美德,提高全社会慈善意识,创新劝募和捐赠方式,开通多种慈善捐赠渠道,扩大老年人福利资金来源,同时鼓励一切有条件的个人和群体发扬服务和仁爱精神,积极投入各种性质的老年人福利志愿工作。
          
        (五)加大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护工队伍的培养。依托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阳卫校等教育资源,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积极开展老年保健、护理、营养、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培训,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输送专业人才。二是规范从业人员队伍。到2017年,养老护理员培训率达到70%以上,持证上岗率达到50%以上。5年后,实现培训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80%。由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至少要在养老机构工作5年以上。对从事养老服务人员按政府公益性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人员待遇。三是增加老龄专干的配备。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市城市社区还没有专门负责老龄工作人员,而城市社区开展老龄工作的任务又十分繁重,因此,建议尽早落实市政府(〔2014〕12号)文件确定的为每个社区增加一名专职为老年人服务的委员,配备2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到2015年末力争全部配备。【中福养老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