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长春秋菜正式上市。土豆、白菜等秋菜将粉墨登场。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冬储菜已经不再是冬季餐桌上的“主角”。还有多少人在购买秋菜?
对此,近日,记者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住在老城区的中老年人仍是秋菜“铁杆粉丝”,但参与调查的年轻人中三分之二以上表示不会买。而不少人购买的品种,也不再是从前白菜、土豆、萝卜这“老三样”了。
■问卷调查
年轻人、中老年人各占一半
记者共发出了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20份。
年龄层次
被调查者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60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60人。区域划分
被调查者中,有68人居住在长春市老城区,这些老城区包括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其余52人居住在新城区,即经开、高新、净月、汽开等。
年轻人VS老年人
年轻人:实在没有必要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想吃啥都有,买秋菜不是多此一举吗?”长春市民小王结婚有五年了,她与老公都是典型的80后,对于储存秋菜并不感兴趣。小王说,存储秋菜那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祖辈们进入冬季后没有其他食物可吃,所以必须在秋季多存储一些蔬菜,以便在冬季时食用。如今在超市里,无论什么季节,都能买到反季的水果及蔬菜,虽然价格上有些偏高,但购买的量少,经济上完全能够承受。“实在没有必要存储那么多的秋菜,而且家里哪有地方放这些东西啊?”小王表示,至少她家不可能去购买大量秋菜。
老年人:买了心里才踏实
“秋天一到,家里多少买点秋菜,我这心里才踏实。”张大娘今年65岁,对于她来说,每年购买秋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大娘说,虽然还没到秋菜正式上市的时间,但现在早市上已经有秋菜的身影了,前几天,她在早市上就买了两袋土豆。
“一袋子土豆50斤,只卖35元,平均下来才7毛钱一斤,比超市里卖的便宜多了。”张大娘说,白菜还没大规模上市,到时候三五毛钱一斤那都是随便挑。“超市里贵的要死,我宁愿在这时多买点存着。”张大娘说。
老城区VS新城区
79%住老城区的会买秋菜
在接受调查的市民中,家住老城区的68人中,表示会买秋菜的有54人,占79%。而家住新城区的52人中,会买秋菜的仅有18人,约占35%。
老城区:空间大,有地方晾晒
“我家在朝阳区富春花园,在这里住了10多年了。”参与调查的付大娘今年59岁,跟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每年一到秋菜上市的时候,她对自己下手特狠。“每年大葱得买200斤,白菜土豆加在一起也得400斤。”
付大娘说,自己之所以买这么多的秋菜,“一是自己喜欢储存秋菜,为这在买这套房子的时候,专门买的一楼,因为一楼有露台、花园。”付大娘说,秋菜下来的时候,需要晾晒,没有这样的场所那是不行的,所以门前的花园和露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有,家里人多,每年都会把女儿一家、外甥一家的秋菜都带出来。”
“我们小区虽然旧一点,但空间大,晾晒秋菜有的是地方。”家在长飞小区的周女士说,邻里之间都熟悉,楼前房后还都有空地,在这时候多储存一些秋菜,还能吃上相当长一段时间。
新城区:担心邻居不乐意
“说实话我还真想多买点秋菜储存,可是实在没地方放,弄不好都会扔掉的。”家在净月棠棣小区的李女士表示,以前住在老城区时,邻居也熟悉,楼道里宽敞,都能放酸菜缸,邻居之间互相都了解,白送几棵都没问题。现如今搬到新小区,楼道里电梯间就占了大部分,互相还不认识,怕邻居不乐意,存秋菜这个想法就不得不放一放了。
“我去年看着大白菜不错,就想渍点酸菜,可没想到,那20多棵白菜全都烂掉了,最后全扔了。”李女士说。
“楼道里太热,温度过高,所以酸菜没渍成,今年就不买了,想吃酸菜只能去超市了。”
李女士表示,看到大街上成车的秋菜,她内心有些蠢蠢欲动,可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需要VS习惯
采访中,新文化记者了解到,现在人们买秋菜,不再是从前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更喜欢新鲜蔬菜和胡萝卜、地瓜等秋菜小品种。
调查还发现,不少人已经把买秋菜作为习惯,但是有许多人“眼大肚子小”,买了不少却一冬天也吃不完,更有很多人因为存储不善,导致白菜烂掉、土豆长芽等,最后只能扔掉了。家住净月农研小区的夏阿姨每年都买秋菜,但极少浪费。根据夏阿姨的经验,一是根据以往每年的消耗量,合理计算购买数量。最重要的是,秋菜一定要储存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冬储菜已经不再是冬季餐桌上的“主角”。还有多少人在购买秋菜?
对此,近日,记者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住在老城区的中老年人仍是秋菜“铁杆粉丝”,但参与调查的年轻人中三分之二以上表示不会买。而不少人购买的品种,也不再是从前白菜、土豆、萝卜这“老三样”了。
■问卷调查
年轻人、中老年人各占一半
记者共发出了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20份。
年龄层次
被调查者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60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60人。区域划分
被调查者中,有68人居住在长春市老城区,这些老城区包括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其余52人居住在新城区,即经开、高新、净月、汽开等。
年轻人VS老年人
年轻人:实在没有必要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想吃啥都有,买秋菜不是多此一举吗?”长春市民小王结婚有五年了,她与老公都是典型的80后,对于储存秋菜并不感兴趣。小王说,存储秋菜那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祖辈们进入冬季后没有其他食物可吃,所以必须在秋季多存储一些蔬菜,以便在冬季时食用。如今在超市里,无论什么季节,都能买到反季的水果及蔬菜,虽然价格上有些偏高,但购买的量少,经济上完全能够承受。“实在没有必要存储那么多的秋菜,而且家里哪有地方放这些东西啊?”小王表示,至少她家不可能去购买大量秋菜。
老年人:买了心里才踏实
“秋天一到,家里多少买点秋菜,我这心里才踏实。”张大娘今年65岁,对于她来说,每年购买秋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大娘说,虽然还没到秋菜正式上市的时间,但现在早市上已经有秋菜的身影了,前几天,她在早市上就买了两袋土豆。
“一袋子土豆50斤,只卖35元,平均下来才7毛钱一斤,比超市里卖的便宜多了。”张大娘说,白菜还没大规模上市,到时候三五毛钱一斤那都是随便挑。“超市里贵的要死,我宁愿在这时多买点存着。”张大娘说。
老城区VS新城区
79%住老城区的会买秋菜
在接受调查的市民中,家住老城区的68人中,表示会买秋菜的有54人,占79%。而家住新城区的52人中,会买秋菜的仅有18人,约占35%。
老城区:空间大,有地方晾晒
“我家在朝阳区富春花园,在这里住了10多年了。”参与调查的付大娘今年59岁,跟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每年一到秋菜上市的时候,她对自己下手特狠。“每年大葱得买200斤,白菜土豆加在一起也得400斤。”
付大娘说,自己之所以买这么多的秋菜,“一是自己喜欢储存秋菜,为这在买这套房子的时候,专门买的一楼,因为一楼有露台、花园。”付大娘说,秋菜下来的时候,需要晾晒,没有这样的场所那是不行的,所以门前的花园和露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有,家里人多,每年都会把女儿一家、外甥一家的秋菜都带出来。”
“我们小区虽然旧一点,但空间大,晾晒秋菜有的是地方。”家在长飞小区的周女士说,邻里之间都熟悉,楼前房后还都有空地,在这时候多储存一些秋菜,还能吃上相当长一段时间。
新城区:担心邻居不乐意
“说实话我还真想多买点秋菜储存,可是实在没地方放,弄不好都会扔掉的。”家在净月棠棣小区的李女士表示,以前住在老城区时,邻居也熟悉,楼道里宽敞,都能放酸菜缸,邻居之间互相都了解,白送几棵都没问题。现如今搬到新小区,楼道里电梯间就占了大部分,互相还不认识,怕邻居不乐意,存秋菜这个想法就不得不放一放了。
“我去年看着大白菜不错,就想渍点酸菜,可没想到,那20多棵白菜全都烂掉了,最后全扔了。”李女士说。
“楼道里太热,温度过高,所以酸菜没渍成,今年就不买了,想吃酸菜只能去超市了。”
李女士表示,看到大街上成车的秋菜,她内心有些蠢蠢欲动,可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需要VS习惯
采访中,新文化记者了解到,现在人们买秋菜,不再是从前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更喜欢新鲜蔬菜和胡萝卜、地瓜等秋菜小品种。
调查还发现,不少人已经把买秋菜作为习惯,但是有许多人“眼大肚子小”,买了不少却一冬天也吃不完,更有很多人因为存储不善,导致白菜烂掉、土豆长芽等,最后只能扔掉了。家住净月农研小区的夏阿姨每年都买秋菜,但极少浪费。根据夏阿姨的经验,一是根据以往每年的消耗量,合理计算购买数量。最重要的是,秋菜一定要储存好。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