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9-08 20:53:4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福养老网讯媒体统计,中国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3600万。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养老困局未得到普遍重视,而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30年来农民工福利拖欠累积的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如此语境下,广东率先推出非本省籍灵活就业人员“异地参保”新政,显然在破解农民工养老困局上先行了一步。       
        然而,实行“异地参保”,仅是第一步;实施“异地互认”,才是关键一步。尽管自2010年开始,全国统一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但从执行情况来看,显然不尽如人意,未能从根本上惠及更多的农民工群体。长期以来,由于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随人流动,严重伤害了流动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一旦流动农民工离开工作地点,唯一的选择就是退保。而现行的政策是只退个人交纳部分,企业交纳部分则给社保机构截留了。也就是说,人走了,却带不走企业给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越是用工密集的沿海发达城市,占农民工的“便宜”也就越多,地方社保也就越富,也更愿意为农民工退保大开方便之门。 
         
        流动农民工退保潮,不仅使得以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统筹对象的整个社保体系失去意义,还将在贫富差距扩大的同时,加剧地区间社会保障的贫富鸿沟。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大多数农民工被动、消极地参了保,也只是当成变相存钱。养老保险,实际上已经成为农民工手中的一块“鸡肋”如此背景之下,国家启动了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新政,农民工不管走到哪,都是国家的职工,国家承认他们过去的劳动成果;无论是因为工作变动,还是去了异地,保险关系都可以得到转移接续。 
         
        可见,实行“异地参保”,还需“异地互认”跟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异地互认”这一新政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譬如,如何消除和平衡贫富地区之间的差异,如何科学确定企业转移部分的标准和比例,如何让转移地与接续地实行有效对接,如何使企业养老与新农保实行“互认”和“互动”等等。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各地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念,要步调一致,不能各自为政,尤其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同时,需要各地配套措施的跟进,解决技术层面上的难题,确保新政稳步推进,真正解决好农民工养老问题。
         

    关键词:异地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