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养老网讯“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养老靠社保。”日前,遵义市红花岗区参保老大爷张大伯拿到养老金存折时感动地说。这是遵义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历史遗留民生问题作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突破口带来的结果。
为完善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将相关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5﹞7号)。这一惠民政策如果落到实处,将有二三十万人受益。然而,这一惠民政策在执行中却遇到了难题,符合条件的群众由于没有经济能力无法参保。为了推动7号文件的实施,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本着担当社会责任,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与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多次磋商,最后得到支持,该分行为此专门下发了为7号文件量身定制了“养老贷”金融产品,解决了参保人员的筹资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老有所养的愿望。7号文件已从今年6月中旬在遵义市执行,预计可惠及20多万人,使他们享受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
“每到节假日,他们都回来,一家人和和气气,挺好。”张老伯育有两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如今,自己和老伴靠养老金尽享天伦之乐,不干涉子女的工作、生活,子女们也不为父母每月生活费的事发愁。张老伯说,这才是他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其实,随着7号文件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遵义市像张老伯这样的受益者正在不断增加。张老伯给自己算了笔账,他今年70岁,参保自主缴费7.8万元,分10年还清,每个月还款450元,转保后享受职工养老待遇1200元,剔除银行还款,实际到手750元。
围绕“以大爱保民生”的工作思路,遵义市在解决重大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上,逐步建立起了长效机制。对于特困群众,该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特别的感情、特殊的关爱整合各方力量和资金,千方百计解决无住房、无劳力、病人多的特困家庭基本生活问题;对于改制后的企业困难职工,他们以“三问三帮(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扶一个困难户,帮助一个意见户,帮带一个致富户)”民心恳谈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针对特困残疾人家庭,该市安排各级领导、市直单位和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开展“一帮一”活动,既扶志、又帮困,每月为他们解决一定的生活补助,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使残疾人与普通人共同致富奔小康。
截至目前,遵义市已有3万多名“四类人员”群众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而该市把政绩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完善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将相关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5﹞7号)。这一惠民政策如果落到实处,将有二三十万人受益。然而,这一惠民政策在执行中却遇到了难题,符合条件的群众由于没有经济能力无法参保。为了推动7号文件的实施,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本着担当社会责任,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与贵州银行遵义分行多次磋商,最后得到支持,该分行为此专门下发了为7号文件量身定制了“养老贷”金融产品,解决了参保人员的筹资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老有所养的愿望。7号文件已从今年6月中旬在遵义市执行,预计可惠及20多万人,使他们享受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
“每到节假日,他们都回来,一家人和和气气,挺好。”张老伯育有两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如今,自己和老伴靠养老金尽享天伦之乐,不干涉子女的工作、生活,子女们也不为父母每月生活费的事发愁。张老伯说,这才是他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其实,随着7号文件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遵义市像张老伯这样的受益者正在不断增加。张老伯给自己算了笔账,他今年70岁,参保自主缴费7.8万元,分10年还清,每个月还款450元,转保后享受职工养老待遇1200元,剔除银行还款,实际到手750元。
围绕“以大爱保民生”的工作思路,遵义市在解决重大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上,逐步建立起了长效机制。对于特困群众,该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特别的感情、特殊的关爱整合各方力量和资金,千方百计解决无住房、无劳力、病人多的特困家庭基本生活问题;对于改制后的企业困难职工,他们以“三问三帮(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扶一个困难户,帮助一个意见户,帮带一个致富户)”民心恳谈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针对特困残疾人家庭,该市安排各级领导、市直单位和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开展“一帮一”活动,既扶志、又帮困,每月为他们解决一定的生活补助,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使残疾人与普通人共同致富奔小康。
截至目前,遵义市已有3万多名“四类人员”群众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而该市把政绩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