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养老网讯为了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祥和的目标,西藏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各族群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书写了雪域高原文明进步史上一页页辉煌篇章。去年11月召开的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不仅确立了自治区党委新一届领导班子,还制定了西藏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如今,西藏大地正在书写繁荣祥和的崭新篇章……
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经济发展中,狠抓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非公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西藏GDP接连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5年跨了3大步。去年底,西藏GDP突破600亿元大关。今年1至6月,西藏实现生产总值287.21亿元,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因基础薄弱,西藏要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必须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西藏社科院的专家说,西藏要继续加大投入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西藏发展的重点项目目前已规划的有226个,已开工135个,到位资金49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26%。自治区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对西藏而言,要用好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推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各项政策和项目资金的落实,推动国家部委、兄弟省市、中央骨干企业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
日前,记者走进拉萨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的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实现税收8.9亿元,同比增长35%。”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羽天说,眼下,开发区B区正在加紧施工。位于林芝县东部的鲁朗,在广东省对口支援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逐渐从设想变为现实。多年来,为解决全区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西藏以“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为发展模式,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西藏第二产业增加值75.87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80.55亿元,同比增长11.2%。
非公有制经济是西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活力源泉。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放手发展完善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会议还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五个放”政策,即“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到2015年,西藏的非公有制经济要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民生关系民心,是西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保全体人民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民生工作进一步走向纵深、精细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各族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稳定成果、更好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没有政府的带领和帮扶,我一辈子也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昌都县俄洛镇仲多村的村民贡秋扎巴2009年搬进宽敞明亮的安居房。西藏自2006年开始实施以牧民定居、农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工程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19.27亿元,覆盖全区35.05万户农牧民。到2013年底,西藏所有农牧民群众都将住进安居房。
改善民生的重大措施不断出台:今年西藏全面启动全民健康体检工程。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体检项目,并给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截至5月底,全区共完成城乡居民健康体检128万余人。从去年起,西藏还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三包”政策实施范围,受惠面从原来的27万名学生扩大到50多万,西藏95%以上的在校生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西藏先后多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今年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生每年定额提高200元,提高的标准按地区每生每年分别在2400至2600元之间,义务教育“三包”政策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农牧民子女在校生。
为保障高海拔艰苦地区城镇居民温暖过冬,“十二五”期间,西藏投资3亿元,对那曲地区聂荣县、阿里地区措勤县、昌都地区江达县、丁青县等4个县,拉萨市和那曲镇2个市(镇)进行供暖试点工程。拉萨有望在今冬试点供暖,这将结束西藏没有城市暖气的历史。去年,西藏自治区决定扩大就业,实现西藏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全就业、往届大学毕业生基本就业。截至今年6月底,西藏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指标2万个,已安置指标17485个。
西藏的广大僧侣也在享受着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今年3月12日,西藏拉萨色拉寺37位60岁以上的老年僧人首次领到了基础养老金。在藏传佛教1300多年的历史上,这是西藏僧尼首次从政府领取养老金。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快寺庙通水、电、路和通信、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计划投资15亿元,实现全区70%以上依法登记的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通公路。
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经济发展中,狠抓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非公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西藏GDP接连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5年跨了3大步。去年底,西藏GDP突破600亿元大关。今年1至6月,西藏实现生产总值287.21亿元,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因基础薄弱,西藏要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必须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西藏社科院的专家说,西藏要继续加大投入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西藏发展的重点项目目前已规划的有226个,已开工135个,到位资金49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26%。自治区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对西藏而言,要用好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推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各项政策和项目资金的落实,推动国家部委、兄弟省市、中央骨干企业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
日前,记者走进拉萨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的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实现税收8.9亿元,同比增长35%。”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羽天说,眼下,开发区B区正在加紧施工。位于林芝县东部的鲁朗,在广东省对口支援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逐渐从设想变为现实。多年来,为解决全区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西藏以“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为发展模式,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西藏第二产业增加值75.87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80.55亿元,同比增长11.2%。
非公有制经济是西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活力源泉。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放手发展完善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会议还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五个放”政策,即“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到2015年,西藏的非公有制经济要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民生关系民心,是西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保全体人民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民生工作进一步走向纵深、精细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各族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稳定成果、更好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没有政府的带领和帮扶,我一辈子也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昌都县俄洛镇仲多村的村民贡秋扎巴2009年搬进宽敞明亮的安居房。西藏自2006年开始实施以牧民定居、农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工程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19.27亿元,覆盖全区35.05万户农牧民。到2013年底,西藏所有农牧民群众都将住进安居房。
改善民生的重大措施不断出台:今年西藏全面启动全民健康体检工程。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体检项目,并给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截至5月底,全区共完成城乡居民健康体检128万余人。从去年起,西藏还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三包”政策实施范围,受惠面从原来的27万名学生扩大到50多万,西藏95%以上的在校生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西藏先后多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今年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生每年定额提高200元,提高的标准按地区每生每年分别在2400至2600元之间,义务教育“三包”政策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农牧民子女在校生。
为保障高海拔艰苦地区城镇居民温暖过冬,“十二五”期间,西藏投资3亿元,对那曲地区聂荣县、阿里地区措勤县、昌都地区江达县、丁青县等4个县,拉萨市和那曲镇2个市(镇)进行供暖试点工程。拉萨有望在今冬试点供暖,这将结束西藏没有城市暖气的历史。去年,西藏自治区决定扩大就业,实现西藏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全就业、往届大学毕业生基本就业。截至今年6月底,西藏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指标2万个,已安置指标17485个。
西藏的广大僧侣也在享受着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今年3月12日,西藏拉萨色拉寺37位60岁以上的老年僧人首次领到了基础养老金。在藏传佛教1300多年的历史上,这是西藏僧尼首次从政府领取养老金。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快寺庙通水、电、路和通信、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计划投资15亿元,实现全区70%以上依法登记的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通公路。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