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8-10 17:49:5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福养老网讯“有的老人刚来时很不愿意,说子女们不孝,把自己丢下不管;住习惯了又说我们护理得好,还介绍亲戚朋友来这里。”8月4日上午,在上林县福寿老年公寓(上林县社会福利院),护理员韦小英正在帮几位老人整理床铺。她说:“现在我们护理的老人多了,工资也涨了,工作却轻松了不少。”      
        上林县社会福利院于2002年开业,设有136张养老床位,配备了29名“吃财政饭”的工作人员。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少职工习惯了吃“大锅饭”,人浮于事的现象凸显。韦小英说:“最忙的时候,一线护理人员只有几个,我一个月都没能回一次家。”服务项目少、设施更新慢,该院一半以上养老床位常年闲置,这与上林县“长寿之乡”的地位极不相称。
         
        为了走出“床位闲置-福利院收入低-职工待遇差-服务不到位”的经营怪圈,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2014年,上林县果断对社会福利院进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经营者;福利院原有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同年5月,优中选优的中标企业入主经营,不到一年时间就投入380多万元用于设施更新改造,电梯、监控系统以及健身室、文化娱乐室、门球场等一应俱全。
         
        现年76岁的蓝月珍,是上林县福利院开业后入住的第一位老人。看到新的设备、新的环境、新的护理员,老人心里反而犯起了嘀咕:“我是五保户,福利院就是我家,现在私人老板花了这么多钱,会不会增加护理费?我可负担不起啊!”
         
        “公建民营,‘公’字不能变。”接手福利院经营的蒙立廉院长告诉记者,“民营”不会改变福利院的公益性质,对于蓝月珍这样的五保老人,福利院在提高服务水准的同时继续给予免费供养。“这是民政部门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保老人要供养、收费有“限价”,经营者如何从中获利呢?蒙立廉解释说,一方面,福利院精简工作人员,一线护理员分组包干、多劳多得,在节约开支的同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升服务品质,吸引更多的老人入住。“我可以保证,每一位老人身上都穿着干净的衣服,每一间房间都没有异味。”蒙立廉说,福利院不只是“养老”,还要让老人生活得有精神、有乐趣:“我们购置的空调、电视机已经到位,下一步还将扩大经营规模,寻求与志愿服务组织合作,让更多的老年人到这里安享晚年。”
         
        “来这之前,我考察了市里好几家养老院,最后才选了这里。”离休干部吴汝臣告诉记者,“福利院的护理人员很负责,换衣、洗脸、刷牙、喂饭,从来不给老人脸色看,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吴老说,住在福利院既能安度晚年、又不用拖累儿女,“我很满意,孩子们也能少操些心。”随着老人们的口耳相传,改革仅仅一年,福利院收养老人人数增至123名,不少外地老人也慕名而来。
         
        “有人说民营养老靠不住、负面新闻多,我说‘百闻不如一见’——福利院门口有实时监控视频,过路的群众都可以来看看老人的生活到底怎么样。”蒙立廉对经营的前景信心十足。“养老是朝阳产业,只要我们做好服务,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办转民营,提高了养老床位使用率,充分发挥了福利院应有的社会功能。”上林县民政局局长覃世务表示,目前该县正在着手将公建民营模式推广到全县13家公办性质的养老院,并已向社会发布了招标公告。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