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7-21 19:34:3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很多人和媒体在谈论和担忧养老金‘空账’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在缺乏基本常识的时候就开始传播误解,误解和恐慌进一步扩大”。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采取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支付占职工工资20%的养老基金,进入统筹基金账户,支付当下退休人员养老金;职工自身所支付的占工资8%的部分进入职工的个人账户,不断累计支付退休后生活保障。

        据中山大学副教授彭浩然解释,由于社会统筹基金当期收不抵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发放,挪用了个人账户所缴纳的资金来弥补社会统筹资金的缺口,导致个人账户出现了所谓的“空账”问题——即有账户金额但无实际资金。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郑春荣建议,在当下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下,应该公布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额、支出额和累计结余额,以及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缴费额、支出额和累计结余额。

        “数十年的问题需要数十年来化解,过分炒作会让公众对‘空账’过于忧心。事实上并没有必要担心。”郑功成认为,“空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过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世界上也并非个例,“‘空账’要以养老保险制度以外的资金来补充,要由政府来承担补充责任。”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