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7-21 22:47:0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经过20多年的转型发展,一家靠煤焦起家的小工厂,逐步摆脱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旅游、新能源的成功转型,不仅给当地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破解了资源型地区的资源诅咒,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下山西曾出现"村村都办小煤窑,人人都会烧焦炭"的情形。当年,山西省介休市有一位名叫阎吉英的农民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带领乡亲们共同开办了当地第一家焦化厂,后来该厂的焦炭曾一度成为享誉国际市场的"中国三佳焦"。

        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团总经理王建镇说:"从焦炭产业起步,到旅游产业、硅产业的发展壮大,我认为都是在一个产业基本走向成熟时才开始产业转型的,如果说我们从搞焦炭时就看到旅游产业怎么好,甚至是看到硅产业怎么好,显然是不客观的。

        但是,我们在选择新的产业时,考虑的基本要素要多一些,比如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趋势、投资风险评估等等,才做出投资决策。"

        依托地方政府的政策主导,这家资源型企业在发展焦炭产业的同时,开发当地的绵山旅游资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先后共投入20多亿元,目前绵山已经成为国家级5A级风景区,为当地解决了一千多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年综合收入2亿多元。

        王建镇表示,转型,实际是跨行业的项目投资,对企业决策者来说就是新课题,把握不好就会出现投资风险,所以我们的做法就是,上一个新项目,必须由旧的项目来支撑,接下来就是招贤纳士,由专业人员提出决策建议、制定实施方案,做到稳中求进。

        从烧焦炭到搞旅游,再到发展新能源硅产业,这家资源型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转型发展。目前,已经在山西、内蒙古、北京三地实现研发--开发--生产--销售--再研发的硅产业链条。

        在资源型地区的一家小焦炭厂能够从小到大,从传统能源到旅游产业,再到新能源的转型发展,不仅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而且打破了资源型地区的资源诅咒,走出了摆脱传统能源的新路径。 【中福养老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